梁启超——大时代下的天妒之材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以最知名的学者,在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他都有著述,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有大量的学术著作。
梁启超早年潜心研究学问,幼年时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他从小就聪明过人, 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被誉为“岭南奇才”。18岁拜读于康有为门下,接受当时主流思想,即君主立宪。
当立宪派和革命党人在广州论战的时候,他创办报纸学刊,敢于执笔抨击权威,到各地讲演,世人都认为他有大才,袁世凯,孙中山都钦佩他,想把他纳入麾下。
从古代的典章古籍到当今热门的君主立宪,从君主立宪到共和革命。他一直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当他看到他的老师康有为还在为君主立宪鼓吹的时候,他就知道他的老师已落伍了,他毅然离开康有为支持革命。
晚年梁启超回到国内,从事教育。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梁启超先生的一生都是高光时刻,他说过:凡一国之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至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
梁先生的一生的成就可分为三大类:政治、学术、文章。
简单的介绍一下:
1、梁启超一开始就在《时务报》里创造一种新的叙事。它里面有很多外国见闻,比如我们最早知道《福尔摩斯探案集》是在《时务报》引进进来的。
2、所以梁启超大家说起他,他不仅是一个写作非常快,他具有那种所有的高效成功人士的七种生活习惯这样的一种能力,他一开始就面对很复杂的一样东西。他是一个新媒体的发端者,知道如何去吸引读者。
3、据说黄遵宪一开始不太喜欢他,就跟他聊天,聊完天是说谈谈自己对国外的看法,黄遵宪去过美国、去过新加坡,周游过世界,他对外部世界有看法,是另一个版本的张荫桓一样。结果当天他就让梁启超写一写他的观点是什么?结果第二天一早上,梁启超就带了几千字的文章讲他们俩昨天晚上谈话,交给他看。一下黄遵宪大惊失色,觉得这个年轻人太有才华了,立刻就把他的思想转化成文字了,所以就觉得让他做主笔。
4、梁启超则面对的是一个政治觉醒与知识爆炸的时刻,他要将士大夫的忧患意识与这新知识版图融为一体。他还创造了一种新文体来表达这个理念,像是对流行的桐城文体的反动,梁启超的行文“不是收敛的而是放纵的,不是简洁的而是蔓衍的。”
5、从万木草堂到《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梁启超的知识训练找到了释放之处。他不是一个原创思想家,亦非精益求精的文体大师,却是个情绪的把握者,知道如何刺激读者的神经、拓展他们的视野。
6、其实我最感动的是那些普通读者,他们可能在贵州,他们是很孤立的,有一些新思想,但也不知道新思想到底是怎么回事的一些人。他突然读到这个杂志,而且这个杂志经常是滞后几个月才到他们手里的,他们一定感觉到那种孤立的个体跟别人连在一起了,而梁启超就像一个,对他们来说是一个superstar一样的存在,是一个精神上的勉励。
7、这里面他的读者各种权贵,像张之洞特意想把梁启超请到武汉去,为了他去放礼炮,是对他一个巨大的礼遇。读者的范围也远超编辑的想象。除了富有改革意识的官员、绅商,报纸还激励着很多普通读书人。
8、后来胡适在上海也会读到梁启超的这些文章。很晚之后,像毛泽东他们都会在长沙读到。所以当时尽管是一份杂志或者一个报纸,甚至只办了两年多,但它的生命力非常漫长的,所以这也是梁真正伟大事业的一个开端。
有的人天生就是伟大的人,我们甚至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敬仰,去追寻。
梁启超就是这样的人,他不仅仅是做了我们做不到的事,他就是天生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