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豪斌二孩儿的满月宴会上,敏敏问我什么时候去西安,她会请我吃柳巷面。西安的羊肉泡,牛肉面,肉夹馍,油泼面等美食我是知道的,也一度为之痴迷,几达难以割舍的地步,但对柳巷面,还是头一次听说。在敏敏和另外几位同学绘声绘色的介绍下,我大概对这种美食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不禁欣然有向往之意。当下便约定下周二的时候前去品尝。
时间过得极快,转眼间已到了约定的日子。我起了个大早,坐公交车,赶地铁,一路风尘,终于在九点前赶到了大西安。匆匆干完自己的事,一看表已是下午五点多,时间刚刚合适。我给敏敏发了定位,给老冯也发了定位,然后便静候二人前来。
等待的时光总是难熬的紧。在热气扑面的大街上看着车水马龙,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看着千千万万各式各样的广告牌,恍然不知置身何处。我在方圆百米的范围内踱着,一步一步踏遍这个地方的角角落落,注视每一个对面走来的人,努力辨别是不是熟悉的面孔。走过一个,不是,再走过一个,还不是。人不停的过,我的心也随之起起落落。约莫过了一个多小时,老冯终于赶到,满面堆欢,一看到他慈祥的笑容,我瞬间放下了大半个心,看来感冒大好了。少待片刻,敏敏也匆匆赶到。三个人简单寒暄之后,便直奔目的地。
穿过一条叫案板街的古怪街头,侧身右拐,进入一条小而狭窄的胡同,直行百十米左右,便看到了传说中的柳巷面馆。只见大门顶上悬挂着一面暗黄的招牌,上面用行书写着“柳巷面”三个漆黑大字,力划鸿沟,威风凛凛,在一众大大小小口味各异的饭馆中并不如何突出,却于这低调中透出几分沧桑和岁月的痕迹,于静默无息中深藏睥睨群雄的霸气。酒香不怕巷子深,饭若是香,当然也是不怕的,我想。
进入店内,正赶上吃饭高峰期,诺大的屋子座无虚席,年轻的女子,魁梧的大汉,稚嫩的学生,佝偻的老人,不论年龄,不论身份,都在这一屋之内,品尝大名鼎鼎的柳巷面。我们从前到后又从后到前,如此反复巡视多次,方才找到一处安息之地,一边聊天一边等待。
所幸此处做饭的速度不算太慢,没过多久,就在服务员一遍一遍的高声大喊中听到了我们号数,一碗热腾腾的柳巷面随之摆到了面前。
只见白色的瓷碗口张如扇,大而广阔,干净利落,绝无半点拖泥带水,颇有关中男儿的豪迈气概。面粗似指,用筷子夹起来一抖,两头忽闪忽闪的摆动,颤悠悠的,筋道又厚实。臊子没有覆盖在面上,而是深藏碗底,显然老板更懂得精华内敛的道理。吃之前,先把筷子深入碗底用力一翻,则拨云见月,肉丁、萝卜丁、豆腐丁、木耳、油泼辣子等尽显眼前,趁着这股热气加劲一拌,面和臊子均匀相和,味儿便透了出来。满满的夹起一筷子送进嘴里,上下唇一闭,酸、麻、辣各味一起涌出,登时便满齿留香了。于是便刹不住车,一筷接着一筷,不吃个底朝天是怎么也停不下来的。
吃完之后,腹胀不已,只能在大街上随便溜达。七月份的天气不但热,白昼的时间也明显变短了,过不了多久,已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时刻。老冯提议再去吃个烧烤,喝点小酒。我和老冯是多年酒友,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工作,每次见面基本上都要小酌几杯,现在在西安,老冯要尽地主之谊,请我喝几杯也是必然,自是不好推辞。敏敏因要照顾孩子,逛了一会便先行告辞。
老冯拿出手机一搜,说附近有个“小骆驼烧烤”挺有名的,于是我们便循着方向前行。老冯问喝什么,我说随便。他看我没啥主意,就说那就“七两半”吧。这个名字我还是首次听说,颇有些诧异,就问可有什么寓意。老冯解释说没什么深刻寓意,就是容量是七两半吧。我想七两半对我俩来说完全是毛毛雨,于是点头赞同。记得上次相聚时,老冯热衷于一种叫“小烧”的酒,瓶子是十年前那种绿莹莹的颜色,很有些历史的感觉,价位不贵,但口感极佳,很有些味道。所以对老冯的品味,我还是很认同的,既然他推荐,我也很想见识一番。
等我俩走进店里,已是晚上八九点钟,正是夜生活开启的时刻。本以为此处雅致清幽,适合酌个小酒聊个天,那知道店里人满为患,划拳声劝酒声,大风扇嗡嗡的扇风声,服务小哥高嗓子的吆喝声,各种声音重叠交织,嘈杂喧嚣,震耳欲聋,红尘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相视而笑,另换地方为势已是不及,再说也没那个精力,吵就吵吧,坐下再说。吃的没敢多点,一盘素拼,一盘毛豆加花生,再配几串烤肉,足矣。肚子完全没有饿意,重点是喝酒聊天。
两个玻璃杯,我一杯,老冯一杯,倒满,举起,玻璃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音,数十载光阴流转,若干年兄弟情谊,皆在不言中。“七两半”名不虚传,入口绵柔,不像有些酒又辣又呛,这种不炸口的感觉正是三十多岁人的最爱,收敛了年轻时的锋芒毕露,给所有的犀利和尖刻套上一把鞘,既可远观亦可深玩,却不会伤人伤己。
老冯给我多倒了些,让我多喝点。我知道他感冒还没大好不敢多喝,也没过多推辞。一边喝着,一边吃着,一边聊着,简单又惬意。
十点左右的时刻,毛豆还没吃完,烤肉也剩下老多,但一瓶酒已被消灭的干干净净。我没醉,老冯也没醉,醉的是什么,只怕也不是“小骆驼”,更不是“七两半”。
“小骆驼”的烤肉,很好;
“七两半”的酒,正好;
朋友相聚的日子,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