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路需要他自己走》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624天。
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他自己走,谁也替代不了!虽然我们可以适时的协助,但是一定无法完全代替,即使代替了一时,但一定代替不了一世!
多少家长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回过头来又责怪孩子没有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
多少家长事事都替孩子操碎了心,却又埋怨孩子对自己的事一点都不上心;
多少家长从来不舍得用孩子一下,甚至内衣裤袜子都帮孩子洗好,却又责怪孩子太懒;
多少家长在孩子刚学走路时,时时呵护备至生怕孩子会摔一下,却又嫌孩子学走路学的太慢;
多少家长在孩子摔倒后第一时间将孩子扶起,哪怕孩子不让帮忙也非得要伸手帮助,然后再责备孩子连路都走不好;
多少家长在孩子遇到事情以后情绪激动着急万分,巴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的经验都告诉孩子,甚至责怪埋怨一通,不管孩子是否需要,也不清楚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然后责怪孩子一直长不大...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只是这种爱往往会在不经意见成为孩子成长的桎梏。
世上的爱大都是为了聚首,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最终会长大成人,最终会独自面对未知的世界!
一个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准备好的人会失去动手的能力,一个所有的路都由父母设计的人会失去行走的能力,失去了手脚的能力的孩子如何面对未来充满竞争而又不确定的世界?
您剪短了孩子的翅膀却怪孩子不会飞翔,您包办了一切却怪孩子什么都不会做。爱孩子,就学着让孩子自己走自己的路吧!
孩子摔倒了,可以鼓励,但是不要快速的扶起,给孩子一个原地爬起的机会,下次孩子就会有更多站起来的经验;
孩子的路需要他自己走,谁也替代不了,父母可以引导,可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设定行走的界限,但是最终的行走一定要由孩子自己完成!
2016年11月11日23:23刘友龙于洛阳
《用孩子要趁早》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2468天。
晚上做完饭基本上就到上课的时间了,随便吃了一些然后开始上课,隐隐约约听到爱人在指挥孩子刷碗拖地,等上完课出来发现碗被孩子刷的干干净净,地也拖得很干净。本来我在上课的时候听到孩子要刷碗要拖地还有点于心不忍,想着孩子才6岁,不过转念一想,孩子就是要这么教育才行。
早上的时候我让孩子给爱人倒了碗水端过去喝,今天中午孩子要按要求收拾碗,并且和我一起刷了碗,吃饭的时候孩子饿了,但是也要等着我们一起吃,不能提前自己吃。想了想,我自己也是从很小就开始做各种家务活的。那个时候在农村要烧地锅,早上第1次遛馒头好像加的水太少了,最后把锅给烧糊了。几岁的时候有一次一个人在家自己学着擀面条,结果不是水多了就是面多了。至于捡柴火,淘花生,拾麦穗等更是不在话下。所以后来不管在哪,我自己能很好的照顾自己,最起码知道怎么做饭。
孩子除了学习之外,要从小培养做家务,做饭,拖地,刷碗,为家人着想,要舍得用孩子,这都是在给孩子积福。孩子是越用才会越有用。孩子如果从小没有让做过什么,那么大脑之后基本上也是不想做的,如果家长从小不接受孩子对自己的付出和爱,那么孩子大了之后,慢慢的也就想不起来为家人付出。
用孩子要趁早,培养孩子要趁早,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
《序位》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3623天。
当前很多孩子出现问题和状况,和大环境是分不开的,因为大环境就是内卷的,过度在意学习成绩的,焦虑的;但另外一个和家庭序位可能也有比较大的关系,很多的孩子自小在家庭里边,就是全家人的中心,就是排老大的,所有人都会围着孩子转,位置错了,孩子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比如说因为全部围着孩子转,不让孩子为家庭承担任何的事情,孩子就没有责任感,并且完全的以自我为中心,对家长也没有感恩之心,会觉得家长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并且很让人烦的(当家长完全以孩子为中心的时候,因为过度唠叨和操心也确实挺让人烦的)。我接触的很多家长中,甚至还遇到过有的妈妈刚被孩子打了一顿,然后被孩子赶到楼道里不让回家,还在问我要不要给孩子做饭…,也遇到过有的家长,被孩子怼的一愣一愣的,只能苦笑,或者讪讪的笑,却不敢回一句嘴…
本来孩子从几岁开始就可以给家长端茶倒水,吃饭让父母先吃,懂该有的礼数,学着关心家长,或者是为这个家庭付出,比如做家务,照顾宠物等等。但是因为家庭序位出了问题,所以有的孩子早就已经不是孩子了,都已经二三十岁了,家长还在为起洗内裤…,孩子的责任感从何而来?
当孩子不被父母和家庭需要,也没有为他人付出过什么,同时还被过度的管控着、监督着、同时也在被挑错着、唠叨着、抱怨着,那么这个孩子可能就容易陷入虚无主义。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不知道为什么去努力,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所以就容易厌学或者是躺平,或者毕业以后不工作在家啃老等等!
所以回归到家庭正常的序位吧,家里如果有老人的话,老人应该是排在首位的,其次是夫妻,再接着才是孩子,同时还要学着去用孩子,孩子越用才会越有用。同时家长要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人生,不是全部的围着孩子转,活好自己,一般孩子都不会太差。
当然了,以上只是我个人观点,不一定恰当,仅供参考。
《别太关注孩子》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3690天。
在做咨询的过程中发现有好多出状况的孩子,要么是家庭环境特别的不稳定,要么是家长过度的关注孩子,这两种情况特别的多。家庭环境不稳定,比如:父母经常吵架,父亲或者母亲情绪不太稳定,父母离婚,孩子不是在自己家长大等。过度关注孩子指的是:每天心里想的全是孩子,随时随地,忍不住会过问孩子的一切,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操心都替孩子做,但凡孩子有一点点情况家长就焦虑不安,嘴里边说出来的基本上都是关于孩子的。
凡是过度关注孩子的最后孩子往往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和状况,因为孩子被过度关注,往往就没办法和家长有更好的分离,就很难长成为独立和独特的自己,同时也很难培养出来各种能力,当然也就不太容易具备成就感和价值感。如果家长既过度关注,又拥有很严重的挑错思维的话,那么孩子随时随地都感觉到被否定,被指责;如果家长掌控欲比较强,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到很压抑,感觉自己的人生自己不能做主,就会更为叛逆,或者有什么事情都会责怪父母,自己很难去承担责任。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也是独立的个体,我们需要学着去有自己的事情做,不要心心念念都在想着孩子,要学会怎么去照顾好自己,让自己忙起来,同时也要减少嘴上说孩子的量,我们的生活不只是有孩子,越是这样越反而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孩子的自主性就能更多的出来,孩子也会更独立,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虽然可能会遇到挫折,但是会变成独特的个体,会更有掌控感。
所以父母不要去拼孩子,要拼就去拼自己!
2025年3月14日刘友龙。
《正因为千辛万苦才会养出白眼狼》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929天。
最近几天频繁的看到一篇文章《多少家长千辛万苦最终却养出了白眼狼》,我想说的是正是因为千辛万苦所以才会养出白眼狼!
我也是一名父亲,孩子出生前后两三个月我都一直在陪伴照顾,后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也尽我所能的做饭、陪伴、教育,我也深深的知道养育孩子有多辛苦!但同时我也是一名心理学工作者,所以我知道有的辛苦没有必要!
比如孩子所有的事情全部代办,比如孩子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事无巨细都悉心照料,比如孩子除了学习别的什么都不让管,比如明明经济条件不太好却要拼命的满足孩子各种不符合家庭条件的要求,诸此种种数不胜数!许多家长当然会说,这些都是我们自愿的,我们愿意,那么愿意的结果就是,家长特别的辛苦,孩子却认为理所当然,并且很多时候还不一定领情!
任何一件事情,只有当事人越多的参与才会越有责任感,这件事情才更和他有关系。如果一个孩子从来都是只接受家长的付出,而很少参与到家庭中去,那么他对这个家就不会有更多的感情!他对家长也不会有更多的感恩之心,因为他没有付出!为什么家长对孩子的感情都很深?因为家长付出的太多太多。哪怕是同一个父母生的孩子,父母一般也会喝自己付出更多的那个孩子感情更深,而不是因为付出少或者愧疚什么的而对付出更少的那个孩子感情更深!一般情况下,付出的心血越多,感情也就越多!
正是因为父母千辛万苦,孩子从来没有付出过,没有辛苦过,才会没有责任感,不懂得感恩,并且认为理所当然!并且孩子越用才会越有用,绝不是什么长大自成,长大自会。
您想孩子被养成白眼狼?不懂得感恩?不懂得体谅?那就千辛万苦的付出吧!那就是无巨细的代办吧!那就孩子的什么事都要插一杠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