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深圳卫视一档节目中的演讲词,节目昨晚播出了,今天可以把演讲内容贴出来了。
大家好,我是董克平,站在这第一个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心得,真的有点紧张。但是既然来了我还是想把我对饮食或者说美食的一些看法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平时所做的事情基本上跟饮食有关。每年有很多的时间在全国各地、世界各地旅行,我旅行的目的第一是食物,第二是人文,因为有了这些因素我的工作经常围绕在饭桌上,有很多朋友都问我:董先生,你觉得什么东西好吃?对于定义好吃这个问题,简单的回答是:你喜欢的就是好吃的。复杂的话呢,就可以展开来说。有的时候我会说北京的豆汁好吃,和我有相同生活经历的,生活在北京的人大概会理解我的说法。可是一个四川朋友喝了北京的豆汁就说:“怎么你家豆腐脑是馊的?”那个其实是豆汁,他认为是豆腐脑,他不了解这个,他的口味、习惯也不适应,他就很难认为这个好吃。孟夫子早在两千年多年前就说过了:“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味道对于个人来讲如果是同一区域的他就会有相同的感受,但对另一个区域的人来讲就很难说了。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助教活动,去了贵州省,一个山里的苗寨,那里有一个小学,我们带去了文具、课本,包括厨师一起去他们的学校,做了一顿饭,都觉得很好吃。在活动结束的以后,当地的人请我们吃饭,给我们上了一种东西叫羊瘪,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这个东西啊,这个东西是什么呢?是羊胃里和羊肠道里的胃消化物拿出来后加上羊的胆汁煮一下,过滤了给你吃。这是当地苗族人和侗族人最高尚的礼节去招待客人的,平时很少能吃到。但是当把这个拿到我面前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最高尚的礼节,但是我也要忍着把它吃下去的时候,只吃了一口我就受不了了,我就吐了。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胃里和肠道里的胃消化物是个什么东西。具体到某个具体食物,不同区域或者口味习惯不同的人来讲,很难界定好不好吃。针对这个问题,古人有另外一句话就是:“食无定味,适口者珍。”
我们在讨论好吃与否的同时,更应关注饮食健康问题、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由于饮食习惯的惯性,很多人比较喜欢煎炒烹炸的菜肴,喜欢油脂的香气和旺火的锅汽,但是我们是否注意到过度烹饪对营养物质的损伤、是否注意到油烟对人体的伤害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呢?从饮食健康的维度出发,我们应该并且可以找到恰当的烹饪方式,既能把菜做到美味可口,又能保持食物的营养成分,还可以减少油烟,在我看来也许蒸煮的方法比较适合。在自然教会了人类烧烤之后,蒸煮便是人类在烹饪技法上自觉追求的结晶,这种方法直到今天仍在广泛使用,时代发展到今天,工业文明成果的应用和科技手段的介入,让蒸煮有了可靠的稳定表现,可以更好的保持原料的营养,减少油烟的污染,是烹饪技法在高层面上向传统的回归与致敬。值得提倡,推广。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