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们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这句话隐隐有些不安份的意思。
人天生向往新鲜的事物。奇怪的是,对有些人来说,这种对新鲜事物的向往,并不影响他们拥有恋旧情怀。
爱旅行的人,就都是喜新不厌旧的人。既向往着新的旅行,又铭记着那些经历过的旅程。
02
每趟旅行,从在心底冒出想法,到查资讯做攻略,到亲临其境,领略风景,这是一个妙不可言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着创造力、想象力、统筹力、计划力、应急处理力的过程。
当你对一个地方生出向往时,那就象是一块锚石,深深陷落在你的心里,只有当你下定决心,做好规划,准备好补给,调整好方向,才有可能拨出锚石,开动马达全速驶向那个地方。
那个地方是如此不可替代。如果你想去的是北方小城,江南水乡景色再美,也拨不起你的锚石。如果你想去的是碧蓝的海滨,路过的草原再丰茂迷人,也无法更改你的方向。
那个地方的来处如此扑朔迷离。“那是你的家乡,我想去看看你长大的地方”;“我要去你的城市,只因我爱过你这样的人”;“那儿有一款迷一般的美食,诱使我飞奔而去”;“那是屡次在梦里出现过的地方,我要让它真实呈现在我的眼前。”……
旅行伊始,心情是新鲜的活泼的,一切的未知在向你招手。
去过之后,这个地方便长久地活在你的记忆里。当别人提及时,当出现在书或电影甚至音乐中时,都会让你一次次重温那些记忆,由此沉淀下刻骨铭心的印迹。
曾去过的地方还好好的在记忆里存着,新的向往却已经不停生发在心里。
03
对于旅行,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解读。
有的人用美食来解读旅行,无论谈起任何地方,他们最后总会把话题归结在当地的美食上,哪怕是一个最稀松平常的地方,他也能找出令他记忆深刻的吃食。一个朋友前几天才从漠北旅行回来,“没什么瓜果蔬菜,只是满目荒芜,”他说,“但是,那里的羊肉真是好吃啊,清炖羊肉……”
有的人用探究历史来解读旅行。他们孜孜不倦查访古迹,阅读碑文,走入浩瀚的历史烟云,访求一个地方的前世今生。他们去了龙门石窟,就要探究五代初唐历史和宗教石刻缘由;他们去了宁夏,就要探究西夏王朝的覆灭原因;他们去了内蒙赤峰,就要探究契丹文化的渊源以及大辽帝国的版图变化……
有的人用喜爱的电影来解读旅行。每到一处,他们眼前的景致都会与相关的电影镜头相重叠。在重庆的过江缆车上,他们看到了《周渔的火车》里巩俐的妙曼身姿和梁家辉的忧郁眼神;在北海道小樽的雪山前,他们听到了《情书》里女主角的呼喊“你还好吗?”;在巴黎十八区的双风车咖啡馆,他们感受到了《天使爱美丽》中艾米莉成长中的纠结……
有的人用喜爱的文字来解读旅行。他们怀揣着喜欢的书籍,站立于终于到达的某地,文字里屡次描述过的画面,就这样出现在真实的眼前。于是他们欣喜、感悟、久久回味。那在史铁生笔下多次描绘的灵魂胜地,地坛,在夕阳下呈现出壮美的轮廓;小桥流水的鲁迅故乡绍兴,也依然到处都是在书里出现过的茴香豆和乌篷船……
有的人用摄影画面来解读旅行。一台单反,几只镜头,他们徜徉在美景与市井人文中,喀嚓喀嚓,摄像机象一部影印机,把美好的事物影印下来,放大、修整、凝结成为一场旅行最好的注解……
有的人,用与人结识解读旅行。他们的旅行,随了看景品美食之外,还会去探索城市的内里。他们从大街转到小巷,从街头逛到巷尾,与各种人攀谈,学说当地话,甚而结交出萍水相逢的异乡朋友……
无非就是这些,美食、美景、电影、文学、历史、市井人文……你的生活里有什么,你就带着什么上路,并将你自己散播在来路上,将这场旅行,烙上你自己的影子。
04
旅游与旅行,这两个词中,更喜欢后者。
“旅”,是不在家的状态,客处他乡的状态;“游“,难免陷入走马观花;而“行”,从此处到彼处,从身体到灵魂,在路上,且行且悟。
今时今日,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旅行,越来越多的人将“在路上”列为最喜爱的生活方式之一,借由这个,生命之路变得厚重而丰富多彩起来。
你可曾在年初时规划过自己的旅行目标?你可曾在年底时盘点过这一年已经去过的地方?
对一个爱旅行的人来说,唯有一个长长的旅行目的地名单,以及一张在已经去过的地方画满了小红旗的地图,才可以告慰自己内心时时浮起的孤寂与不安。
人生苦短,去旅行吧。你就能活出和平时不一样的样子,你就可以是很多个你。你就没有白白的焦虑、忧伤、痛楚、不解,因为一切的苦难,都等待着,当你到达某处时,那一刹那的醍醐灌顶,耳目通明,心灵澄澈。
这便是旅行的意义,象一个终极的意象,等着我们去探寻,去发现,去开悟,去铭记。
你的下一个旅行目的地,是哪里?
(11.30 写于西安赴成都旅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