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同志论述调查研究问题的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句人人皆知的话就出自这篇文章。
毛泽东同志批评党内有些同志机械地照搬书本,无视客观实际,不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却“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他认为:“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
毛泽东同志大声疾呼:“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他指出,红军中有一部分同志,安于现状,不求甚解,空洞乐观,“饱食终日,坐在机关里面打瞌睡,从不肯伸只脚到社会群众中去调查调查。对人讲话一向是那几句老生常谈,使人厌听。”他还说:“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毛泽东同志自己就亲自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中国基本国情特别是农村状况有了深入了解,写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经典著作,并且十分注意通过实践的检验来修正或充实原有的想法。
红军攻克寻乌后停留一个月。毛泽东同志利用这个时机做了一次调查研究,写成《寻乌调查》,共5章39节,8万多字。调查对寻乌人文地理、经济政治和阶级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分析,为制定正确对待城市贫民和商业资产阶级的政策,提供了实际依据。
在进行寻乌调查的同时,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是他对自己多年来调查研究活动的理论总结,也是对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提炼。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独立自主的思想观点,提出了一个事关中国革命成败的极其重要的论断:“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是针对党内一些人特别是领导同志机械地执行共产国际指示或者盲目照搬俄国革命经验提出的。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还列出了一系列进行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专门讲述“调查的技术”,
(原文) 七 调查的技术
(1)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
只有这样才能近于正确,才能抽出结论。那种不开调查会,不作讨论式的调查,只凭一个人讲他的经验的方法,是容易犯错误的。那种只随便问一下子,不提出中心问题在会议席上经过辩论的方法,是不能抽出近于正确的结论的。
(2)调查会到些什么人?
要是能深切明了社会经济情况的人。以年龄说,老年人最好,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不但懂得现状,而且明白因果。有斗争经验的青年人也要,因为他们有进步的思想,有锐利的观察。以职业说,工人也要,农民也要,商人也要,知识分子也要,有时兵士也要,流氓也要。自然,调查某个问题时,和那个问题无关的人不必在座,如调查商业时,工农学各业不必在座。
(3)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
看调查人的指挥能力。那种善于指挥的,可以多到十几个人或者二十几个人。人多有人多的好处,就是在做统计时(如征询贫农占农民总数的百分之几),在做结论时(如征询土地分配平均分好还是差别分好),能得到比较正确的回答,自然人多也有人多的坏处,指挥能力欠缺的人会无法使会场得到安静。究竟人多人少,要依调查人的情况决定。但是至少需要三人,不然会囿于见闻,不符合
真实情况。
(4)要定调查纲目
纲目要事先准备,调查人按照纲目发问,会众口说。不明了的,有疑义的,提起辩论。所谓“调查纲目”,要有大纲,还要有细目,如“商业”是个大纲,“布匹”,“粮食”,“杂货”,“药材”都是细目,布匹下再分“洋布”,“土布”,“绸缎”各项细目。
(5)要亲身出马
凡担负指导工作的人,从乡政府主席到全国中央政府主席,从大队长到总司令,从支部书记到总书记,一定都要亲身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不能单靠书面报告,因为二者是两回事。
(6)要深入
初次从事调查工作的人,要作一两回深入的调查工作,就是要了解一处地方(例如一个农村、一个城市),或者一个问题(例如粮食问题、货币问题)的底里。深切地了解一处地方或者一个问题了。往后调查别处地方、别个问题,便容易找到门路了。
(7)要自己做记录
调查不但要自己当主席,适当地指挥调查会的到会人,而且要自己做记录,把调查的结果记下来。假手于人是不行的。
现在出现了新的本本主义,这个本本就是上级红头文件,不管本地实际情况如何就照抄照转,一句话不敢多说,唯恐担责。
现在在大兴调研之风,可有的领导同志就是深入不下去,即使下去了也要基层人员引导,群众有真话也不敢讲。有的领导干脆把调研工作交给秘书,调查的好赖全凭秘书一支笔。
革命时期“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建设时期依然“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不深入下去,不了解群众的想法、需求,靠关起门来空想出来的政策和实际情况是两张皮,始终融合不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