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一环,血糖没控好容易高血糖,控制的太严格又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对于每一位糖友来说,控制血糖就像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比赛,所以糖友们必须要知道控糖五大关以及血糖参考指标,了解这些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稳定!
一、糖友控糖五大关
如果糖友们想要彻底战胜控制血糖这场比赛,那就必须要像五项全能选手一样,过五关斩六将,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那么糖友要闯的又是哪五关呢?
肥胖
肥胖,是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诱因,也是糖友们必须要闯过的第一关。对于初发的肥胖糖友,医生通常都会强调:一定要控制体重!因为肥胖者比普通人更容易出现血脂和血压异常,出现脂肪肝的可能性也大大提升;而且,肥胖会增加糖友们脑血管病变的风险和心脏的负担,以及影响糖友的骨关节。
所以,对于肥胖的糖友们来说,首要大事就是减轻体重,去除疾病滋生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控制许多糖尿病并发症的蔓延。
腰围
说到控制体重,或许会有糖友说:“我的体重正好,那是不是不用减肥了?”那可不一定,有些糖友在体重计上的表现合格,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肥胖的问题,因为有很多“肉”都藏在肚子里,这种肥胖叫做中心性肥胖。对于中国人群来说,男性腰围超过90cm,女性腰围超过80cm,就可以诊断为肥胖。
研究表明,腹型肥胖的糖友相较于非腹型肥胖的糖友来说,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几率会显著增加。所以糖友们不仅要注意自己的体重,也要小心自己的腰围“超标”哦~
血糖
控制血糖对于所有糖友来说,都是必须要闯过的一关。各种研究都表明:想要减少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就必须老老实实地严格控制血糖,没有其他捷径可走。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并发症的相对风险都会随之增加,对于糖友健康的威胁也会越来越大。
而且,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心肌梗死的相对风险就会下降14%,糖尿病相关死亡风险下降21%,微血管并发症风险下降37%……为了规避并发症的风险,糖友们一定要严格控糖。对于2型糖尿病来说,最好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
血压
高血压是糖尿病非常普遍的合并症之一,糖友们由于糖代谢紊乱,加速肾动脉和全身小动脉硬化,很容易引起血压升高。而合并高血压的糖友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是没有合并高血压糖友的两倍以上,并且合并高血压还会增加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糖友们在控糖的同时,也别忘了关注自己的血压指标,“少盐少脂多运动,戒烟限酒减压力”,尽量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血脂
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出现血糖的升高必然合并着脂代谢的紊乱。如果糖友有胰岛素抵抗,患上高脂血症的风险就会更高。而当糖友合并高血脂时,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从而增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糖友管控血脂的难度本身就较大,而且血脂标准也应该低于健康人群。总胆固醇水平最好控制在4.5mmol/L以下,甘油三酯也应小于1.7mmol/L。所以糖友们日常一定要积极控制血脂、增强运动,拒绝甜咸、肥腻食物,努力闯过这血脂这一大关。
所以想要成为一名对抗糖尿病的“五项全能”选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血糖的参考指标并非一成不变,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来判断。如果糖友们仅仅按照一个固定死的标准来控制,反而可能导致血糖控制不佳!
二、糖友血糖参考指标
01血糖过高或过低,危害都不小!
糖友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就是血糖浓度高,如果糖友的血糖长期高居不下,会对血管、神经造成极大的伤害。很多高血糖的糖友在患病后期都会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疾病、神经疾病等严重的慢性疾病。血糖升高也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大,最终影响全身的循环系统。
不过,如果过于严格地控制血糖,也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和对糖友造成损害。低血糖若未得到及时纠正,可能会导致糖友出现意识障碍、精神神经症状、癫痫样表现。严重而持续的低血糖可能会造成糖友永久的脑功能损害,所以糖友们一定要规律监测、合理控制血糖。
02个人情况不同,血糖目标也不同!
很多糖友认为,按照标准来控制血糖就一定是合理的,殊不知,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糖友血糖目标的制定,并不能仅仅按照同一个标准来控制:
年龄
与成年人相比,老年糖友低血糖的风险较大,而且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老年糖友也更容易并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一旦发生低血糖,有可能会诱发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因此,老年糖友控糖的标准可以适当放宽,规避低血糖风险。
孕妇
高血糖对孕妇和胎儿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孕妇来说,控糖标准一定要严格,尽可能把血糖维持在正常人的水平。
饮食差异
“南米北面”是最明显的南北饮食差异,虽说米饭和面条的升糖指数相差不多,但是人们吃面条时通常进食速度较快,并且一餐中主食面条占的比例也较大,所以更容易增加血糖升高的风险;而且,由于北方温差较大,所以水果中的糖分也比南方水果高很多。因此,北方人在控制血糖时,在同样的血糖目标下,更需要注重自己食量标准的控制。
03糖友控糖目标分级表[11]
为了更好的预防高/低血糖,糖友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立不同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
对抗糖尿病,糖友们就必须面面俱到、样样都强,血糖达标的前提是要安全平稳,控糖的目标要因人而异,避免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这样才能把糖尿病真正掌控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