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天的收获:
读书营打卡:10天阅读了10本书,并写了6000字左右的阅读笔记——计划时间内完成。
7D周日挑战赛:制定周计划2个,日计划10个 ,反馈10次,午餐畅聊3次,沟通和交流N次——计划时间内完成。
日更公众号文章:10篇——计划时间内完成。
007写作社群点评文章:12篇——计划时间内完成。
陪伴孩子:时间增加,质量提高,亲子关系改善——计划时间内完成。
其他:完成日常工作和学习——计划时间内完成。
自我认知:自信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觉察能力提升,目标感清晰——计划时间内完成。
接下来进行复盘。
2.顾虑
要不要参加这个10天读10本书的活动,其实是有顾虑的,怕自己完不成任务,还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当然还可能有其他的惩罚性措施,还有对自己深深的失望。
但是,报名剽悍读书营的那一刻,我就给自己明确了定位:参加读书营的全部活动,并且要漂亮的完成——否则,我就削发当尼姑。
想想光头的样子,挺可怕的。
关键是,如果没有挑战,哪来突破?!静心的问自己:到底敢不敢挑战——当然敢!
于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3.第一天的手忙脚乱
第一天打卡,就遇到极大挑战。
幸运的是,正好在开营前一天,遇到易仁永澄老师的7D周日计划达成挑战赛,也是化解纠结之后参加的。
在永澄老师的带领下,制定了周计划和日计划。
第一天的时间安排出现了问题,上午因为临时事项占据太多时间,下午又出了一点点小状况,所有的工作全都压到了晚上,读书营的打卡和日计划的反馈都集中在晚上,忙碌,慌乱,恨不能生出七手八脚来。
不过,我是不允许自己出现这种完不成任务的情况出现的。还是很艰难地打了卡。
4.每天反馈、复盘,调整
有了第一天的“经验”,第二天就把读书打卡的时间调整到了上午,并且保证上午必须完成。
为了上午完成阅读打卡,头一天临睡前就开始看书,为第二天留出足够的时间做其他时间。
这就是在制定计划中,要给自己流出充足的冗余时间,以应对临时出现的可能占据大量时间的情况发生,切实保证MIT(重要且紧急三件事)能够按时完成。
第二天是上午11点多完成的,完成之后,有满满的成就感。
第三天、第四天,都能保证上午完成。
最后一天的读书打卡是在出差的路上完成的——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
每天思考、复盘、并科学调整,才能保证计划顺利完成。
10天读书营的打卡圆满结束。
除此之外,还完成了每天公众号的日更,7D挑战赛的每天计划和反馈以及午餐畅聊,晚上陪孩子的时间和效率在调整中向好。
我真的不知道,原来这么短的时间内,我可以做这么多事情,并且还做的不错。
5.生吞活剥与效率
这10天的读书,每天一本,有压力,为了尽可能的完成任何病真正让阅读有所收获,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读书的方式和内容也在不断调整中。
前6天,每天读一本公众号运营的书,期待对公众号的运营有全面的指导,结果发现,书读下来真的是生吞活剥,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想着调整。
于是,决定把特别感兴趣,又没有坚持下来的书——《少有人走的路》系列读完。
全套四本,以前都读的半半截截,这次继续读。
再读的感觉就完全不同。因为曾经读过,阅读速度就很快,并且理解和吸收也不错。这种读书方法,让我觉得有收获,不会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不过,10天坚持下来,放下期间对这种读书方式的犹豫,回头客观的来看待,就会发现,如果没有读书营,我连生吞活剥的机会都不会给自己,书还是在案头,人还是在犹豫,心还是在自责,然并卵。
行动,才是一切。
6.挑战其实并不难
看看第一天的慌乱,再看看今天的从容,所谓的挑战也不过是自己设置的局限——哪有不可能,不过是给自己一个心安理得的懒惰借口——我做不到,不是我的错,是任务太坚决。
当我们做好计划,把任何细化分解到每天,每小时,并一步一步地去完成。所有的“不可能”都不再是问题。
10天读书打卡已经完成,心理上对困难已经不再畏惧,也不再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行。接下的任务就是把最近的所思所得,运用到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没有不可以,没有不可能,只有是否行动。
感谢各位的陪伴和支持。
也对自己只是忙于个人的工作和学习,而没有给予战友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没有余力进行更多深入的链接和交流表示遗憾。
不过,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把必须完成的先做完,有余力再去兼顾其他,所以,慢慢的也就不再纠结。
接纳现实,认真对待,盯紧目标,向过程要效果。这是最大的收获了吧。
吐槽一下,群里的信息太多,实在无力爬楼。刷屏能不能少一点?精力不能被太过分散,不然真的什么都做不了。
专心做事的感觉,比较赞。
最后,把永澄老师的这句话送给大家,共勉—— 如果没有反馈,就不会有成长;如果没有觉察,反馈就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