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一个人去上沙颍河公园玩了。心情不错!
来到公园,首先看到有一个沙颍生态旅游风景区标志的类似大门的设施。
进入了沙颍河旅游风景区之后,映入眼帘得就是游人来来往往的车辆,进进出出的穿梭于这片风景区。
更有当地牧羊人赶着羊群,在这片肥美的草地上放牧,羊羔们正摇着尾巴,休闲的踱来踱去地寻摸着哪儿的草对胃口,就选择哪儿的草来吃。
它们一边吃草,一边听候着主人拿着鞭子的示意,主人的鞭子能够指挥着它们的动向,否则就有挨打的风险。看来,作为一头羊羔,并非我们看起来那般明面上的风光,自由,总是有约束的。
你看,稍微远一点的是两三个爱钓鱼的,在手握钓竿,正聚精会神地等着鱼浮子有动静呢!他们心静如水,眼睛时刻盯着,生怕一不小心鱼儿就会溜走,或者错过最佳的拉鱼时机喽。
羊羔们摔着尾巴,慢悠悠地走着,一会儿换个地方吃草。它们还不时地抬头看看黑色的雕像,以为真人呢!他们一个个身上黑不溜秋的,像极了常年风吹雨淋日晒的庄稼人,尤其是农耕时代的农人们。
这些农人们,有的祖孙俩一人拿着摏米的东西,一人趴在摏米的容器周围,好像捂着里面的米粒,生怕随着摏米的力度增大,里面的米粒被摏出来而浪费了一样。
有俩人在菜园里劳动,时不时地拔了萝卜,白菜,往筐里边放呢。
还有的农人挽着发髻,发髻上包裹着头巾,右手握镰刀,左笼着麦穗,准备一手割一大把麦穗呢。他们一个个脸上似乎皆有辛劳的汗水流淌,心里流淌着丰收在望的喜悦,满足感。
有一个花白胡子,一手扶着犁铧,一手扬着鞭子赶牛耕地的老农。
更有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个画面,正适合这里的意境,农耕时代,弄人在田地里忙得热火朝天的,丰收着庄稼,小孩子也有事儿干。体现出来童真童趣。
近处有一处小亭子,可以供农人们停留,歇息。不知道这些雕像是什么材料做成的,但是他们每一个农人的神态,都被智慧的匠人们给做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他们的神态,无一不体现出雕像者的技艺精湛。
农耕时代的田间地头生活,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也是一个历史变迁的证明。
正是有了这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承载着人们的衣食希望。理应受到当代人的珍惜,尊敬,仰望。
然而,现实却不乐观。你看,他们不是被破坏了双臂,就是被破坏了腿部,还有被移动了地方导致错了位。
这是现在的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衣食无忧的所谓的“文明人”,“游览者”特别的“杰作”吧!
如果是的,我就应当为这样的所谓的文明人而感到羞耻,心寒,心里也会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悲凉之感。不去尊重劳动者,不去尊重我们的衣食父母,祖先,那么所谓的“文明”和物质丰富的现代人,他们的所谓的“文明”和物质丰富,而精神如此贫乏,信仰如此贫穷,又怎么能够与真正的文明沾上边儿呢?
我不禁为此而悲哀,为破坏农耕文明的,生活在现代生活里的人们。因为信仰的缺失和精神的贫乏的确令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