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生物学家及教育家戴维·斯塔·乔丹(David Starr Jordan)说过: 品德成功论提醒人们,高效能的生活是有基本原则的。只有当人们学会并遵循这些原则,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品格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幸福。没有正确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
让孩子拥有成功、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是每个父母的心愿,那么该如何做呢?《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及《孩子的品格》两本书中给出了答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行为状态是孩子的成长环境中最关键的因素。父母心态阳光、积极、乐观,做事专注、认真、负责,对自己当下的生活感到满意、幸福,孩子就能从父母身上看到和感知到这些状态,继而向着父母的状态发展。因此想要孩子拥有积极品格,父母需要以身作则。《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给出了养成积极思维方法:转换思维方式,培养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等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孩子的品格》指出积极教育的本质是依据人类的积极天性与生命的规律,顺应并发挥人类那些卓越的积极天性,让教育成为真正启迪人内在的觉醒、点燃生命意义感的灯塔。积极教育的目标是将用的每个人都拥有的那些积极情绪唤醒,使之发芽、茁壮成长起来。这包括充分调动我们的积极情绪、全情投入到所从事的事情中,物我两忘、勇敢坚韧地不断探索生命与世界的意义,积极地获得那些或大或小的成就,以及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优秀品格。书中讲解情绪力、自我效能感、自控力、抗逆力、天赋优势、善良六种品格的科学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养成方法和小技巧。
一、什么是品格?
品格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一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模式。一个人如何回应人生处境的模式是由自己的思维方式决定,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怎样看待世界,是我们态度和行为的源头。品格优势指我们更加积极的性格品质优势,会让我们形成成长型思维,在《孩子的品格》当中当中列出了孩子的品格优势:情绪力、自我效能感、自控力、抗逆力、天赋优势、善良等。
二、为什么要培养品格优势?
1.历史多个国家、多个领域的成功者都拥有品格优势。
塞缪尔·斯迈尔斯在《品格的力量》中研究了历史上多个国家、多个领域的成功者之后发现,在人类文明中,存在着一些历久弥坚的优秀品质,它超越时代和地域,不断地引导着人们走向成功和幸福。人生的成功和幸福,没有捷径可走,最可靠的途径,就是遵循代代相传的优秀道德品行。这些道德品行很简单,却并不容易做到,即使做到也不容易坚持。这些品行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自立自救,诚实公正,宽容仁慈,节俭克制,等等。这些品行,不但是个人走向成功和幸福的唯一路径,也是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不二法门。
2.品格优势是符合原则的,能让人正确而高效地生活。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说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越符合原则或者自然法则,就能正确而高效地生活。
原则是人类行为的指南针,历经考验,长盛不衰,无可争议。要抓住它们的本质,最简捷的方法就是设想一下反其道而行之的后果,不会有人以为可以靠欺骗、不公、卑鄙、无能、平庸或者堕落来换得持久的幸福与成功。这些优秀的品格是符合原则的,
3.品格优势能让孩子过上幸福人生。
一直以来,人们更多关注智商和情商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人格特质和积极天性的保护和培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引导孩子过上幸福人生的关键因素是“品格优势”。品格优势能让孩子感知幸福,亲近社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在面对压力和挫折的时候,孩子能拥有较强的承受和复原能力,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
三、如何培养品格优势?
1.积极与消极对人的影响
积极或消极的态度却会真实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与生命质量,这种影响不仅作用于当下,更会长期地作用于我们的人生。心理学上很多的科学实验已经为此提供了大量证据:积极的人身体更健康,寿命更长,学业更出色,收入更高;积极的家庭关系更融洽,孩子成才率更高。相对应的,长期处于消极状态中的人则很可能诸事不顺。
悲观主义者好比一个恐惧而悲伤地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都被撕掉一张,挂历越变越薄的人;而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他可以自豪而快乐地回忆日记中所记下的所有充实的日子,那些他曾经有过的全部生活。
积极的思维方式让人们更多关注并着手于创造积极的有利于自己的环境,且积极的行动很可能带来积极的结果。所以长期以往的正循环会给积极的人带来好运。
品格优势及积极的思维方式,影响人们幸福和意义感的优秀品质,《孩子的品格》一书中讲解情绪力、自我效能感、自控力、抗逆力、天赋优势、善良六种品格。
2.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品格呢?
01.用转换思维方式来应对消极情绪。
情绪由四部分组成,影响到情绪的最关键的是认知评价,即思维方式,同样的事情,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例如:在感觉不舒服时,如果认为不舒服是外界造成的,这时会可能产生愤怒;当认为是自己造成的,会产生的是伤心、不安,自责等情绪。这就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归因方式让我们产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
用积极、正面、具有正能量的话语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看到事物的积极面,从孩子语言及行为发现他真正的感受和需求,理解他们回应他们;给孩子拥抱或者抚摸孩子头部,带孩子运动或者和孩子做游戏等都能让孩子分泌多巴胺,让孩子感受到高兴、兴奋等积极情绪;引导孩子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小美好,拥有感恩之心;多对孩子真诚地微笑;培养孩子感受身边细微之处,这些都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正面的情绪。
《孩子的品格》中指出: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父母可以用“五步走”法则管理消极情绪:
a.注意自己的情绪,如果父母自己的情绪被孩子带偏,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b.通过询问自己:我出现了什么情绪?什么事情让我产生情绪?为什么?可以剖析出来自己出现情绪的原因,挖掘自己的真实想法。
c.全然接纳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出现情绪是人的正常反应。
d.反驳自己的不合理认知:反驳自己绝对化要求和灾难性思维。
e.选择积极的行动:寻找积极、正面、有益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当我们不带消极情绪与孩子沟通时,他的坏情绪也会得到缓解,也不会在故意与你对着干,而是更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会站在你的对立面进行谈话。
02.用积极主动习惯来培养孩子的抗逆力。
抗逆力是内在生命力的体现,是在逆境、压力、重创等环境下迅速调整状态、恢复自己战斗力,发挥自己潜能的能力。抗逆力是一种心理免疫能力,是人们在遭遇困境时不断拓宽自己的行为和认知边界,解决实际问题,超越困难的能力。
当孩子面临挫折时,我们首先要引导孩子接纳困境带来的负面情绪,出现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然后鼓励孩子关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这样会缓解负面情绪;同时引导孩子明白什么是我们能够掌控的(例如: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态度、自己的行为),什么是自己不能掌控的(例如:他人的想法),基于自己能够掌控的进行目标制定与规划,然后立刻行动,将自己能够改变的做好,激发战胜困难的信心,用积极思维改变提升抗逆力。这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积极主动习惯一样,专注自己影响圈内的事情进行改变。
03.用以终为始的习惯来培养自我效能感和天赋优势。
自我效能感是自己对一件事情是否能做成功的预期和预判,并且人的自我效能感越强,他预判成功率越高,从事新事物的时间越长,越有可能成功,这是一个正循环。
在与人社交时,他人都是与我们的优势合作,而优势是可以培养的。
《孩子的品格》中提供了一个家庭游戏“自我的一面”来提升自我效能感以及“最好的我”来帮助孩子塑造优势。这两个游戏的目的可以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以终为始的习惯养成。以终为始的习惯养成中,用写人生宣言的方式想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品质品德?获得什么样的成就和贡献等?来确定最高阶版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并做好每一件小事去印证自己的人生宣言。对于孩子来说,写人生宣言也许有难度,可以多从看名人传记开始,找到激励自己的人生榜样。
《孩子的品格》书中的家庭共建游戏特别的好,可以从小处入手,这个培养品格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了成人,只有当家长成长了,孩子自然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