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八十余,稍硬的食物不太对付,中意豆腐。
16年秋天,父亲眼科手术过后,医生叮嘱少辣少麻,川味家常习惯了,一下要改,总觉得没甚味。
正好家里有蟹黄酱,就想试一下,我本就不会麻婆豆腐,心中没谱。 胡乱做,也不为过。
查了麻婆豆腐的方子,将郫县豆瓣减三分之二,换成蟹黄酱。想了想,豆瓣重口,于是又加了一勺蟹酱。
双锅操作,一锅炒菜一锅烧水。
先用菜油炒牛肉末姜末,放郫县豆瓣,炒到干香盛起。
另下油,炒姜蒜洋葱末,下豆瓣酱和蟹黄酱,中火炒香。
旁边烧开水一锅,南豆腐切块,煮一分钟去豆腥,漏勺捞起放入炒锅。
大火煮豆腐至出水收汁,下脆牛肉臊,调味起锅,撒香芹或香葱末。
同江南的蟹黄豆腐相比,成都做法凸显了味觉对比,浓重与清淡,脆香与细嫩,成菜味型微辣不显、蟹鲜浓郁,对父亲来说恰到好处。
于是屯了八瓶酱,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