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这是什么?”在牵着小儿逛街的时候,小家伙突然惊呼了起来。
顺着小家伙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在一个中年妇女的面前放置一个不大的装满桑葚的篮子。篮子里铺有许多鲜绿的桑树叶,叶子上有一小堆桑葚,颗粒较大,乌黑带紫,湿润饱满,看着不由得吞了一把口水。
“这是桑树果儿!”我索性蹲下来帮他认识一下,“能吃,味道还很甜的哦。要不要尝尝?”
许是小家伙看它乌漆墨黑,有点怕怕,眼睛直直看着却又摇起了脑袋。“不吃,不吃。是黑虫虫,不能吃的。”说着的时候,还使劲拽着我的手就要离开。我还正打算买点呢,还没说出口被小家伙突如其来的一拽,差点摔倒。无奈地被小家伙拖走,想着回来时一定要买点。
小家伙哪里知道它的美味。在我的记忆里,至今仍对桑葚有别样的情怀,也许是一辈子都无法忘却的情怀。
老家在南方,距离长江很近,气候很好,大概是适合桑树生长的。在我的印象里,桑树是随处可见的,有的是特意栽种的,多数都是野生茁壮成长。到每年的这个时候,桑葚熟了,是我们那时最快乐的时候。对于我们80后来说,儿时在农村是没有什么零食能吃到的,所有的零食——各种瓜果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桑葚是大自然这个时候给我们最好的零食。
我们通常都是几个小伙伴一道,找到一棵结有桑葚的树,都会爬上去,不管大人一再告诫的什么危险,高高低低地坐在树叉上,摘着成熟的流汁的桑树果子吃。不管是不上学的时候,还是在上学的道上,遇到桑葚都会吃上一通的。一边吃,一边嘻哈地玩着。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那时手上嘴上,都是桑葚的汁水留下的紫黑的痕迹,最糟糕的就是衣服上搞了很多,因为很难洗掉,免不了会挨上几顿竹笋炒肉丝。但疼痛过后,依然是不懈地攀爬摘吃。甚至,我们把桑葚放在我们的水杯里,摇摇晃晃,变成简单的果汁饮料,酸甜爽口,最是味美。还在一起彼此碰杯,豪饮几口,好不洒脱。
哦,想想这些,内心充满快乐。
我们那时的快乐啊,都写在了桑树的每片叶子上。我们童年的那些点滴啊,都深深地嵌在每圈年轮里,不断地在一圈一圈的增长。
今天我在异地他乡,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看到桑树,一种亲切感,油然升起。我想到的不是桑树叶子是不是拿来养蚕,桑树木材是不是用来做什么东西,而是看看有没有桑树果儿。
当我在他乡的街边,无意中看到这桑葚时,我知道,我的乡情,我的童年的贫乏却快乐的生活,我的那些小伙伴们的种种,随之滚滚涌来。每每,总是热泪盈眶。
桑葚,是我心中的一种情结!
想着,不由得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周末放假,带着孩子回老家,也该是让他留有一种别样的记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