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部新剧《新生》,导演申奥,主演井柏然、周依然,在网飞同步上线。出于对网飞选片的信任,第一时间看了这部剧。
极端环境,人还有得选吗?
费可——fake,从创作者对这个人物的起名就知道他确实是个骗子。然而到了剧情发展的后期,我们看到了他的成长经历:一个从不幸的原生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少年天才,一步步黑化,成为一个多线作案,心思缜密的诈骗犯。
不过在我看来,李泽瑞(费可的本名)在继母提出那个替考的方案之前,即使寄养于此十几年得不到尊重,没能真正作为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即使对亲生父亲抱有刻骨仇恨,他仍然有得选:已经提前报送重点大学的他,完全可以拒绝替考,自己通过上大学,远离这个家庭,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事实上,李泽瑞最开始选择了拒绝,但自己却鬼使神差地在第二天又改变心意,接受了替考,于是悲剧就此展开。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费可的悲剧,有原生家庭的影响,但却也是他自己在接近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高三时期(以其智商和情商判断,他完全可以自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自行选择了“复仇”,并且是可能自损八百(一旦败露,全盘皆输)的方式。
记得一个清晰的画面,一个犹太人在集中营被残害之前,同样拥有选择——选择原谅这个面前的行刑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得选。前提是,我们自己的内心相信什么。
罗生门,我们的人性
剧中的几名被费可欺骗受害者,受骗金额动辄上千万。真是费可在几年时间利用各种信息差,无缝将一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骗得团团转,其智商情商碾压剧中所有人?还是他们在最开始接近费可(而不是费可主动接近他们),就有了自己的目的,以至于被费可利用,顺势而为成为了其诈骗的对象。
似乎有一些“反杀”的意味,而这,却正是剧集最终给出的真相。而真相的披露方式,则是当每个人都在美化自己那个“完美受害人”的形象之后,调查记者最后逐一给出了惊天反转。而即使是这个调查记者,这个与李泽瑞相处时间最早最长的人,也没能真正袒露自己——她是否是那个揭发费可替考的人?或是为什么她在试图隐瞒这个事实?
每一个人都有美化自己言行及动机的需求,即使TA在某种层面上是受害者。法律只规定了了我们需要遵循社会规范的底线,而不是全部。我们内心的欲望与恐惧,我们作为人的贪嗔痴慢疑,才是那个让我们陷入骗局深渊的原因。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骗与被骗,都是我们的人性、各种欲望与恐惧交织的共谋。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