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发意外状况,孩子的应对令人担忧。
01
头条新闻:四川仪陇县,两名小学生瞒着家人一起外出钓鱼,没想到却在野外迷了路,一连过了5天5夜,他们才被当地派出所民警找到。
两人靠摘果子和红薯充饥,睡草丛里,称怕引来坏人。
孩子,你们是在演练现实版的“野外生存”吗?能找到红薯的地方,找不到人家吗?
从这件事上也反映一个问题:教育孩子防范坏人的同时,遇到突发状况该如何处理呢?
有一档综艺节目,考验孩子会不会给陌生人开门。
节目开始前,每个家长都自信满满,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不会给陌生人开门,因为教过很多遍了。
在节目中,刚开始孩子确实不会开门,可当陌生人说“是妈妈让来的”,几乎所有孩子都给陌生人开了门。
显然,孩子面对“熟人”时,是疏于防范的。
陌生人的脸上不会刻字,孩子无从鉴别谁是坏人。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寻求帮助。当然,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学会报警。
02
辨别是非,不要以貌取人。
闺蜜的弟弟小时候被人贩子拐走,至今下落不明。有了自己孩子后,闺蜜从小就教孩子辨别坏人,一定要防范陌生男人。
有一次,闺蜜从超市出来,看见一名收废品的男子在拉扯孩子,孩子的另一只手,被一名打扮时髦的女子拉着。
闺蜜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扑倒那名男子,一把抱过孩子后,还往男子身上揣了两脚。
男子爬起来,笑笑说:“刚才那女子要拉走孩子,因为见你刚进超市,就拦了下来……”
看着慌张上车离去的女子,闺女心有余悸,真不能以貌取人啊。
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喜欢给孩子找典型,凭外貌给一些人贴上标签,最终也会影响孩子对事物的评判。
前段时间,有一女孩坐网约车时,遭遇司机抢劫并抛弃郊野。
事后有记者采访女孩:“你上车前有没有核对信息?”
女孩表示:“没有,他开的宝马车,我觉得是好人……”
以貌取人,贻误大事,甚至会威胁到人身安全。开宝马的并不都是好人,穿着破烂的也不都是坏人。
03
让孩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多参与社会活动。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寒暑假,学校都会安排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去社区和单位做义工,就是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很多家长却以学习为重,把时间安排给辅导班,推掉了义工的活动。
今年暑假,孩子去博物馆做义工的时候,我以游客的身份去参观,看到孩子一板一眼地回答游客的问题,还不时地叮嘱小孩注意安全。
哪里还能看出平时的懦弱和胆怯?
保尔.柯察今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
每年大学新生报到时,都会发生几起学生被骗事件,多让人痛心疾首呀!
我们在培养孩子学业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独立评判是非的能力,避免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孩子。
安全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学习知识的前提。
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像电影《小鬼当家》里的凯文一样,多一份胆气,多一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