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我们一起来读咏史怀古类的宋词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fā)。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qiáng)橹(lǔ)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fà)。
人生如梦,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
此词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怀古抒情,大江之水滚滚,淘尽千古英雄人物。上阙着重写景,咏赤壁风起云涌,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年老无为的感慨,虽然伤感,但仍有积极向上的豪迈本色。经典啊!
注释: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乱石穿空: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
羽扇纶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
一尊还酹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lí)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沉郁顿挫、悲壮苍凉是这首词的风格。
上阕写孙权与刘裕,一来感叹历史风云变换,风流人物也被遗忘,二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期待如先辈一样建功立业。
下阕前三句借古喻今,警告主战权者不要草率出兵,接着追忆自己四十三年中,金国与宋朝战事连年不绝,现在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安于异族的统治,让人痛心。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中原失土,刻不容缓。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依然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表明为国效力的决心。
这首词中用典很多,恰到好处,参考如下: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
寻常,古代指长度,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形容窄狭。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刘裕子刘义隆年号。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