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大清王朝89岁的太上皇乾隆驾崩,颙琰(也叫永琰),即嘉庆皇帝正式掌握大权。
次日上午,嘉庆皇帝特意降旨,令暂时解除所有职务的和珅与福长安在灵堂为乾隆连续守灵七天,其间不能外出,以示忠心。
在当时,能为先帝守灵,是臣子莫大的荣耀,所以和珅初始也就没有太过在意皇帝此旨的意图。
然而,半天后,形势就急转直下,正月初四下午,嘉庆皇帝下达谕旨,声称乾隆晚年爆发的白莲教农民起义,朝廷之所以久平不定,就在于朝中有奸臣当道,与平叛大军的武官一起克扣军饷欺君罔上,这样,毫无军饷的士兵哪还有战斗力平叛?
太上皇刚死,新皇帝此举可谓耐人寻味。
初五,闻出味儿来的给事中王念孙率先上奏弹劾和珅贪赃枉法,大学士刘墉见之紧随其后,他弹劾和珅贪污受贿、骄横跋扈、房车逾制。
嘉庆皇帝阅毕,立刻嘉奖王刘两人,声称他们忠心为国,堪称国家栋梁。
文武百官一看,立刻明白了政治风向。
于是,以御史广兴、给事中广泰为首的言官们,以吴省兰、吴省钦为首的和珅亲信们,都赶紧上疏弹劾和珅,与和珅划清界限,就这样,文武百官意欲扳倒和珅的大潮立刻席卷整个朝堂。
正月初八,嘉庆帝下旨,批判和珅垄断军机处,隐瞒地方奏报,欺瞒皇帝欺压下臣,同时他宣布文武百官上奏可直达皇帝,不必再经过军机处,如有专人汇报紧急军情,可径直接受皇帝召见,不必经军机处处置。如此一来,嘉庆将和珅垄断的军政大权收回到自己手中。
此后,嘉庆下令撤掉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的职权,并指示刑部将和珅、福长安逮捕。
同时,嘉庆下旨,命令仪郡王永璇、成亲王永瑆、大学士刘墉等人联合彻查和珅罪行,并把查出的事实公布给各省总督、巡抚,共同议罪。定亲王绵恩,则负责查抄和珅、福长安府邸。
至此,乾隆死了还不到一周,嘉庆帝就迅雷不及掩耳地将父皇宠臣绳之以法,真是雷厉风行。
和珅被抓进监狱后,嘉庆命令刘墉、王杰联合审判和珅,由于两人向来嫉恶如仇,所以和珅罪行很快审明。
正月十一日,嘉庆帝向朝野公布和珅二十大罪状,并要求中央及地方高官对和珅议罪。
得闻圣旨,掌管京畿要地的直隶总督胡季堂率先将搜查的和珅罪状呈给皇帝,这些罪状包括:和珅称墓为陵(逾制)、纵容家仆草菅人命(犯罪)、大肆霸占良田、违法经营当铺银号,最后,胡季堂奏请将和珅凌迟处死。
各省督抚听说后,都上疏支持胡季堂提议,建议皇帝将和珅凌迟处死。
正月十八日,经过慎重缜密的商议后,嘉庆帝宣布判决:赐和珅一条白绫,命其自裁;判福长安斩监候,秋后问斩。
身陷囹圄的和珅获知判决后,从容赋诗一首: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远红尘。
他年应泛龙门合,认取香烟是后身。
最后,他怀着对荣华富贵的无限向往和无穷悔恨,心情矛盾地自缢而死。至此,在大清官场上活跃了24年的和珅,终于死于非命,这,距离乾隆之死,才不过半个月。
试问,嘉庆为什么要处死和珅呢?本人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乾隆禅位成为太上皇后,和珅曾仗着太上皇之威势欺压过嘉庆皇帝,嘉庆对和珅怀有旧恨新仇,所以必欲杀之而后快。
嘉庆帝对和珅怀有旧恨新仇。
旧恨:公元1795年九月一日,乾隆皇帝向朝廷重臣们宣布,立皇十五子永琰为太子,并打算于明年初禅位给太子。
老谋深算的和珅见大局已定,便别有用心地到永琰府中献玉,此举有两层迥然不同的深意:
一,如果乾隆皇帝知道了和珅送礼于永琰,那么永琰的储位就岌岌可危,甚至有被废掉之可能,如果永琰真被废掉,那既能巧妙斡旋逃脱罪责、又能继续独揽大权的和珅就间接得逞了。
鉴于康熙晚年诸皇子结交大臣,继而党同伐异谋夺储位,最终同室操戈兄弟相残的惨痛教训,乾隆皇帝曾严禁大臣与皇子们私下结交:
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礼部郎中秦雄褒私下给皇长孙绵德送礼,乾隆得知后,下令革除了绵德的王爵,并罚他去守泰陵;
同年七月,一名山西小官向四阿哥通风报信,乾隆得知后,将那名小官凌迟处死,至于四阿哥,则于数月后忧惧至死……
这样看来,在官员给皇子送礼,若被皇帝侦知便两败俱伤的背景下,和珅仍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给永琰送贵重之玉,其包藏祸心陷害永琰之意就可谓不言自明了,毕竟,在聪慧的永琰看来,和珅不像是来送礼的,倒像是来送祸水的,所以永琰对和珅初怀恨意。
二,如果乾隆不知道和珅送礼于永琰,那么永琰储位稳固的同时,和珅也就成为第一个向永琰祝贺并送礼拥戴的功臣。所以和珅自然会想当然地认为,等到乾隆退位甚至驾崩,那么,凭借着昔日的祝贺拥戴之举,他就仍能在新皇帝永琰处获得一席之地,甚至更受重用。
不过,出乎和珅意料的是,永琰不是乾隆,他不喜欢臣子们向他送礼。
永琰知道,正是因为父皇乾隆经常接受臣子们的进贡、送礼和上交议罪银,大清王朝才会上行下效地向官吏互相送礼贿赂、争相贪赃枉法、最终官逼民反的这一不归路上持续堕落,若继续纵容此风气,那长此以往,大清朝必将君不君、官不官、民不民、国不国矣。
所以,永琰极为讨厌和珅送玉给自己,可是,不接受此礼会驳了和珅的面子,到时他再在乾隆面前长久地说些诋毁自己的话,那自己的储位也会不稳甚至不保,因此,永琰只得忍着厌恶心接受了和珅的送礼和拥戴。
然而,在永琰继承皇位后,他与和珅旧恨未消,又添新仇。
新仇一: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皇帝正式将皇位禅让给皇十五子永琰,于是乾隆成为太上皇,由永琰改名为颙琰的嘉庆,则正式成为清朝的新一任皇帝。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让嘉庆帝掌握了实权,那么新皇帝肯定会重用自己的老师朱珪、王杰、刘墉等亲信,而把太上皇的亲信搁置一边。到那时,身为乾隆亲信的和珅,轻则退位让贤告老还乡,重则身陷囹圄身家不保,其前途命运,足以令和珅忧心忡忡。
于是,贪恋权势的和珅为了继续掌握大权聚敛财富,便刻意唆使年老的乾隆继续把持军国大权,敏感的乾隆为了避免过上退位后被皇帝架空、被天下臣民遗忘的悲催生活,就采纳了和珅的建议。
本来,永琰是希望自己继承皇位后,能够大权在握、励精图治地治理国家、振兴家国的,可是,在和珅的唆使下,太上皇的恋权不退便如紧箍咒般束缚住了他力挽狂澜的雄心壮志。
就这样,刚走出皇帝对太子之猜忌防范的永琰,在继承皇位后,又无奈地进入太上皇对皇帝的架空束缚中,这,令颙琰对父亲敢怒不敢言,令颙琰对和珅切齿痛恨。
当然,这还不是最令嘉庆恼恨的。
新仇二:嘉庆登基后,和珅为防范嘉庆暗算自己,遂向乾隆建议,将时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心腹吴省兰安插在了嘉庆身边,名为帮助皇上整理诗文稿件,实则为了监视嘉庆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好防患于未然。
这令嘉庆在被太上皇架空的同时,又被臣子监视,自然内心苦闷。
新仇三:于是,嘉庆秘密联络时任两广总督的老师朱珪,朱珪便特意将乾隆的诗整理成册并做了歌功颂德般的注释和评论,果不其然,乾隆读后颇觉欢喜,便将朱珪调回朝中想要重用。
嘉庆闻之,欣喜异常,便作诗一首以示庆贺。
然而,和珅将吴省兰探得的此诗奏给乾隆,并弹劾嘉庆交结外臣意图不轨,乾隆得知后勃然大怒,将嘉庆叫来严辞训斥了一顿,并将朱珪贬为安徽巡抚,且严令其永为外任。
嘉庆一见好事泡汤,对和珅的痛恨和疑惧更加深重。
新仇四:嘉庆二年(1797年)二月,能为嘉庆纾解憋屈心情的皇后喜塔腊氏病逝,一想到再无人可以诉说委屈纾解心情,嘉庆不禁悲痛欲绝。
可是,和珅却趁机向忌讳死人的太上皇建议皇后丧事应一切从简,这让乾隆颇觉舒心,同时这让无法做主的嘉庆颇觉窝心。
皇后丧事不久,和珅又向太上皇建议可以令皇帝再立新皇后冲冲喜,愿逢喜事的乾隆自然应允,本来,嘉庆还没结束对妻子的缅怀,可是为了保住皇位,他不得不被迫再立新皇后,同时如傀儡般被和珅怂恿的父亲如此摆布,他深觉悲喜交加难以忍受,而且,他对和珅更加深恶痛绝。
新仇五:嘉庆二年八月,首席军机大臣阿桂病逝,和珅接替其位后,便垄断军机处:他将记录好消息的奏报呈给乾隆,而记录不好消息的奏报,和珅则擅自押下不予奏报。
嘉庆为了防止言路不通,便特意到军机处查看奏折,并下旨给诸位军机大臣们,要他们尽忠为国。
和珅听说后,便立刻向乾隆告状,声称嘉庆私自到军机处查看奏折、随意下旨,意图架空太上皇。
乾隆闻之,将嘉庆叫来训斥了一顿,嘉庆有口难辩,只好忍气吞声地继续痛恨着和珅。
不久,为了在军中树立威望,在军机大臣董诰的建议下,嘉庆下旨:要在冬季检阅京师军队。
和珅得知后,再次到乾隆处,指责嘉庆笼络军队意图不轨。
乾隆见嘉庆又不与自己商量就随意下旨检阅军队,便又把嘉庆叫来训斥了一顿,并将嘉庆的旨意作废。
至此,旧恨新仇积累起来,嘉庆已对和珅痛恨至极,必欲杀之而后快!只不过,乾隆仍在,嘉庆缺少合适的时机罢了。
其二,乾隆驾崩时,和珅身兼首席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两职,掌控着军机处和京师的九门兵营,其私人府中还有一千精兵,其亲信门生遍布全国各省,此外,在皇宫内外,和珅还有大量眼线,这是随时可以谋反的情况,所以,为了防止杨坚篡北周、赵匡胤篡后周之事重演,嘉庆必须得迅速灭掉和珅。
和珅之死,绝不是偶然。
为什么呢?请诸君细看:
秦王赐白起自裁,赵王戕害李牧,秦二世毒杀蒙恬、刑杀李斯,汉景帝逼周亚夫自绝,吴帝孙权逼死陆逊,宋文帝诛杀檀道济,北齐高纬伏杀斛律光、毒杀高长恭,唐太宗诛杀张亮、李君羡,宋高宗暗害岳飞,明英宗诛杀于谦,嘉靖帝诛杀夏言,崇祯帝将袁崇焕凌迟处死,雍正帝灭杀年羹尧……
自古以来,那些被君王诛杀的大臣,有很多都不一定怀有谋反之心,但是,他们有谋反之能力、有谋反之可能,所以君王为了防患于未然,只好对他认为能谋反且可能谋反的臣子们痛下杀手。
毕竟,只有死人才绝对不会谋反!
而一旦臣子谋反成功,那君王及其家族,就鲜有获得善终者。请诸君再看:
刘裕篡晋,则皇室司马家族全灭;
萧道成篡宋,则皇室刘姓家族全灭;
高洋篡魏,则拓跋皇室全灭;
杨坚篡北周,则宇文皇室全灭……
与上述君王和臣子们处境类似,和珅既是首席军机大臣,又是九门提督,可谓总揽军政大权,最关键的是,和珅不是嘉庆帝亲信,一个不是亲信的人总揽军政大权,一个随时能谋反且可能谋反的大臣常伴在侧,就仿佛在嘉庆的头上时刻悬着一把随时可能落下的刀,这让嘉庆寝食难安:
如果和珅篡大清,那么爱新觉罗皇室会怎么样呢?
所以,嘉庆为了防止和珅造反或死灰复燃,遂只好效仿古代诸君王,在和珅无权无势的守灵之机,对其痛下杀手。
其三,嘉庆欲迅速平定白莲教起义,可是,在和珅控制下,清朝腐败低效的军事体系和贪腐横行的官场秩序,已迫使军队对平乱束手无策。所以嘉庆需要杀人立威地重振军方、需要杀鸡儆猴地整顿官场,而和珅,正好首当其冲。
嘉庆元年正月初七,湖北、四川、陕西、河南、甘肃等地区相继爆发白莲教农民大起义。
面对如此声势浩大的百姓造反,乾隆花费七千万两白银,派二十多位高级将领率十余万军队去平乱,可是经过三年的艰苦作战后,虽然清廷付出了四百多位下级军官及数万兵士战死的惨痛代价,但是,清军仍没能将起义镇压下去。相反,屡被镇压的白莲教起义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看到清军镇压起义如同抱薪救火,八十多岁的乾隆既糊涂如虫又忧心忡忡,养尊处优、包庇和珅的他自然无法明白农民起义的原因及清军作战不利的问题所在。
然而,崇尚节俭、年富力强的嘉庆却能洞察起义原因和镇压失败的问题所在。
白莲教起义的原因在于,官逼民反。
在议罪银制度下,贪官污吏既能横行法外,又能交银赎罪,所以他们搜刮百姓更加变本加厉、更加有恃无恐、更加丧心病狂、更加敲骨吸髓,这导致四川、河南、湖北、陕西、甘肃五省的大部分百姓被官吏剥削得活不下去,他们只能被迫逃离家乡,到多省交界处的深山老林中开荒度日,与此同时,这给善于蛊惑人心的白莲教以可乘之机,百姓们为求过上好日子,便纷纷皈依白莲教。
等到乾隆与嘉庆进行权力交接、地方大员们对两位上司无所适从的良机到来时,白莲教教众便怂恿受苦受难已久的万千百姓跟随他们一起造反。
至于清军镇压失败的问题,则在于贪污腐败。
农民军起义,对于底层将士们来说,不是建功立业的机遇,亦不是光宗耀祖的良机,相反,这次起义,是高层军官克扣下层将士军饷、军粮的良机,是以和珅为首的贪官污吏谎报军情冒功领赏的绝佳机会。例如,赴陕作战的河南籍清军,因为一个半月都不发军粮,便饥饿无力地全部逃回河南;再如,最高统帅勒保,不以平叛为要务,而以饮酒作乐、唱戏听曲为己任;再如,湖北巡抚克扣军粮,导致湖北军兵靠抢劫勒索百姓为常例;再如,管理后勤的石作瑞,三年间贪污军饷五十余万两白银……
一叶可知秋,见微可知著:在河南、湖北这些离京师较近的地区,高级军官都敢克扣军饷贪污军费,多数士兵都敢临阵脱逃、打家劫舍,那陕西、甘肃、四川等离京师较远的地区,这些问题岂不更加严重!
试问,饿着肚子的士兵如何能打胜仗?
再问,养尊处优、玩忽职守的统帅,又如何能旗开得胜?
再问,贪污军粮、克扣军饷的高级军官和后勤官员,又如何能确保将士们吃饱穿暖地打胜仗?
那么最后问,这些官场军方的蠹虫为什么能靠“平叛”贪污腐败达三年之久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三年间,和珅一直在收受他们的“孝敬”和贿赂,所以他们也就受到了和珅的长期保护和纵容。
所以白莲教起义,是和珅为首的贪官污吏们无底线捞钱的聚宝盆,是高级军官克扣军资以贿赂和珅的无底洞,是清朝腐败政治和低效军事体系下官逼民反的必然结果,是受剥削受压迫之各省流民的反抗总爆发。
总之,嘉庆将白莲教起义的原因了解得极为清楚,对清军镇压失利的问题所在也琢磨得很透彻,归根结底,一切的罪魁祸首,都在和珅。
因此,
只有杀了和珅,嘉庆才能震慑军方树立军威,继而如臂使指一呼百应地整顿军方,确保将士们吃饱穿暖百战百胜;
只有杀了和珅,嘉庆才能威慑官场树立君威,继而杀鸡儆猴以儆效尤地惩贪黜恶整顿官场,确保官员们爱惜百姓体贴民力;
只有杀了和珅,嘉庆才有可能还吏治以清明,还百姓以安宁,才有可能消除叛军的民心优势和壮大基础,继而釜底抽薪地扑灭白莲教的起义业火。
其四,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和珅家财万贯富可敌国,查抄其家,可以缓解国家的财政危机,有助于嘉庆财大气粗地富国强兵、镇压白莲教起义;诛杀其身,可以解除国家的政治危机,有助于嘉庆震慑朝野百官刷新吏治。
嘉庆继位后的前三年间,为了镇压白莲教起义,清廷已花费白银七千余万两。
可是,由于贪官污吏们的克扣军饷中饱私囊,导致饥饿无力的清军屡战屡败,而白莲教起义的声势却有愈来愈旺盛之势,这令嘉庆忧心忡忡却无可奈何。
终于,在乾隆一死,嘉庆当国后,一见国库空虚国难犹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皇帝,便开始筹谋着该如何合法地充实国库摆脱财政危机,继而财大气粗地富国强兵镇压白莲教起义。
而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一文中,本人已提到,和珅有着卓越的理财赚钱能力和无孔不入的贪污受贿手腕,凭借其理财能力和贪污技巧,和珅聚敛了大批的财富。
同时前文已提到,嘉庆对和珅怀有深仇大恨,所以他亲政后为报仇雪恨而抓捕审判和珅时,自然也就对后者的财产心生觊觎。
据查抄和珅财产的官员统计:
和珅家内银两和衣物等价值超过一千万两;
夹墙内藏有黄金二万六千余两;
私库内藏有黄金六千多两;
地窖内藏有白银两百多万两;
房产商铺方面,在京城、通州、蓟州等地,和珅有数家当铺、钱店,其资产估计有十多万两白银;而收租房屋有一千零一间半,收租田产有一千二百六十六顷三十五亩四分四厘,合如今的十二万多亩。
最终,和珅以上这些富可敌国的财产,被抄后,全部充公。
至此,嘉庆诛杀和珅查抄其财产,意图就很明显了,此举既是为了以贪污腐败罪将和珅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同时震慑朝野百官刷新吏治,又是为了收缴和珅财产用于富国强兵,同时镇压白莲教起义。
综上所述,嘉庆为什么要杀和珅呢?
其一,乾隆禅位成为太上皇后,和珅曾仗着太上皇之威势欺压过嘉庆皇帝,嘉庆对和珅怀有旧恨新仇,所以必欲杀之而后快;
其二,乾隆驾崩时,和珅身兼首席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两职,掌控着军机处和京师的九门兵营,其私人府中还有一千精兵,其亲信门生遍布全国各省,此外,在皇宫内外,和珅还有大量眼线,这是随时可以谋反的情况,所以,为了防止杨坚篡北周、赵匡胤篡后周之事重演,嘉庆必须得迅速灭掉和珅;
其三,嘉庆欲迅速平定白莲教起义,可是,在和珅控制下,清朝腐败低效的军事体系和贪腐横行的官场秩序,已迫使军队对平乱束手无策。所以嘉庆需要杀人立威地重振军方、需要杀鸡儆猴地整顿官场,而和珅,正好首当其冲;
其四,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和珅家财万贯富可敌国,查抄其家,可以缓解国家的财政危机,有助于嘉庆财大气粗地富国强兵、镇压白莲教起义;诛杀其身,可以解除国家的政治危机,有助于嘉庆震慑朝野百官刷新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