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过年——当然,是中国年,也就是春节——了,一年一度,这只不管你盼着还是觉得很烦的“鸡”就要来了!
年,过得怎么样,人们常常要提起一个词——年味。说起年味,就离不开年俗。年俗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自几千年前发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随着人们的生活变化而发展,因地域、人群的不同而各具特色,逐渐积累、整合、沉淀,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由最初可能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习惯发展成了整个族群的共同行为,甚至成为了一种祖辈相传的血脉相传的信仰,也便形成了中国文化。
红包即是中国年俗中最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之一。
今天的人们听到红包,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可能很多很多的人第一反应不是过去父母、亲人给的带着亲情的暖暖的红包,甚至不是年终的时候老板发的带着信任、认可与关怀的红包,而是微信红包——那个从2015年起,由微信开始,从过年兴起,发展到平时也会时不时地在群里兴起热潮的东西。除了微信红包,少数人会想到支付宝或者其它社交、支付以及互联网公司的同类型红包。
微信红包这一基于移动互联网及社交平台的小玩意,看似不起眼,但因其推出的时机极佳,恰逢2015年的春节,又以恰到好处的“看春晚、摇一摇”创意,使全国人民都成了微信红包的推波助澜者。这个支付场景从春节延伸到了日常生活,没零钱怎么办?来个红包吧!就此,微信支付借微信红包的东风逆流而上,在2016年竟然宣称已经在线下支付超过了支付宝。虽然,支付宝在支付市场总量上一定还是老大,但对手已不容忽视。这是支付宝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而支付宝在2016年对微信红包的东施效颦,以集五福而不可得给广大吃瓜群众在大过年的时节添了堵,自然也要承受把吃瓜群众的胃口吊起来却不让人家当主演的苦果。
笔者作为七〇后的一员,经历了缺吃少穿的岁月。对于年,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年,意味着吃好吃的、穿新衣服。当然,也意味着少不了的红包。小时候的红包,父母、亲人们拿红纸包起来,5元、10元,拿在手里、喜在心上。每次收到红包,兴奋之情,不可言表。为了防止自己抵制不住诱惑,把难得的红包给仓促地花掉,每年都是自觉地主动把收到的红包上交。而父母,也对上交的红包认真地保管,直到我上了大学,这笔“巨款”才派上了真正的用场。可以说,红包里不仅仅是钱——钱本身也不多,它承载着亲情与爱。时间久了,红包里一共多少钱已经忘记了,但父母与亲人的爱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中。
我想说:亲人们,感谢你们的爱,我爱你们!
如今的电子红包作为传统红包的替代品之一,部分功能已经可以代替传统红包了。比如在“红包=钱”的情况下。但在“红包”=“亲情”、“红包”=“爱”的时候,电子红包在满足人的情感需求上还差一那么点。试想,在微信、QQ群里抢红包——注意,那个“抢”字怎么会有亲情与爱呢?虽然我们在抢红包时全力以赴,有的人甚至不惜用抢红包软件、以技术获取优势结果。有时,红包抢到了,也许只是一分钱,却兴高采烈、乐此不疲。这时候,“红包”=“游戏”。
也许你会说,抢红包是在群里发生的,是一对多。这种情况下,确实“红包”=“游戏”,本来抢红包的设计也是游戏嘛!一对一,则“红包”=“亲情”或“红包”=“爱”就成立了呀!发66、88的红包,不是表达良好的祝愿吗?发520、1314的红包,不是表达最深的爱吗?
也许!但红包的隔空相望,决定了人与人的距离。我更希望,红包是一种面对面的沟通!只有面对面,才能心对心!没想到,最近的微信、QQ就推出了面对面红包。其实,谁都知道,面对面红包在技术上一点难度都没有。但面对面,使红包这一人与人的沟通工具,再次回归到情感交流。让红包的发与收,是面对面的行为,也便使情感的心对心有了可能。
我建议,恋人、夫妻、父母与孩子之间,当要表达你的爱的时候,如果你要发电子红包,一定要发面对面红包。因为面对面,你们将不只是在做冰冷的金钱转移游戏,它只是你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个附属行为。这个附属行为,在表达你们的爱,在促进你们的爱,在给人以火红的温暖!
也许,你会说,面对面红包只是商家的又一场促销游戏,我想多了!
但,我宁愿想多一些!
我希望红包是一款温暖的产品,让年味在红包中越来越浓,让中国文化在红包中扎根,成为我们中国人血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