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割韭菜……”一首童谣,一句句思念,让思乡之情在月圆之夜尤为浓烈。
月是故乡明,那皎洁的月光,正照亮着一段回家的路。
小时候的中秋,家住农村,一家人坐在一起赏月,拉拉家常,唠唠嗑,啃着月饼,吃着蜜柚,无比幸福。
长大后的中秋,家住城市,藏在高楼云雾里的月亮时隐时现,一家人难得相聚,却个个都在玩手机。看朋友圈谁家月亮拍得最圆;没有月亮?那《王者荣耀》开一局吧!
小时候的中秋,最高兴的就是可以吃月光饼,当时穷吃不起昂贵的月饼,便以那种月光饼代替。造型似月亮,上面印只红色的公鸡图案,甜香松软。
长大后的中秋,各种馅料的月饼层出不穷,双黄白莲蓉、五仁、豆沙、水果味、冰皮月饼等,包装也越来越精美,越来越高大上,但却不再想吃了。
小时候的中秋,一个个亲戚和朋友走街穿巷,祝福节日快乐,真诚简单!
长大后的中秋,大家都在朋友圈群发祝福,或者在微信群里发个红包应应节,怎么省事怎么来。然而抢得再多,内心却依然没有过节的感觉。
小时候的中秋,总是指着天上的月亮问很多好奇的问题,妈妈说不能用手指月亮,天狗会把你的耳朵吃掉,吓得我赶紧捂住耳朵。爸爸说月亮上有嫦娥和玉兔,于是时常望着月亮出神,仿佛看到上面真的有跳来跳去的小兔子。
长大后的中秋,回家变成一种奢侈,家,就像饭店,来了住几天又出外工作了。
小时候的中秋,总是跟着妈妈去外婆家,提着鸡蛋和一盒月饼,简简单单却珍贵。
长大后的中秋,却再也没能见到外婆。外婆去世时,妈妈伤心地处理完后事,回到家还会哭泣道:“女儿,你知道吗,妈妈没有妈妈了……”那一刻心酸至极。
小时候的中秋,我们总是追着父母问,什么时候买月饼啊?有什么馅的?中秋放假吗?
长大后的中秋,父母追着我们问,什么时候放假呀?中秋回家吗?你到哪了?
小时候的中秋,喜欢提着灯笼满院子跑,和街坊邻居的小伙伴一起玩,月亮的光芒驱散了黑夜的暗,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那时候的快乐很简单。
长大后的中秋,是礼尚往来的应酬,是觥筹交错的喧哗,少了些人情味,多了些烦心事。
中秋过了一年又一年,相聚越来越少,离家越来越久。
我们总说现在过节越来越没有气氛了。春节如此,端午如此,中秋也如此。
“过节”逐渐开始沦为一种“放假”的表面形式,人们对传统佳节的态度,也越来越淡漠。
以前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虽然那时候没有wifi,也没有电子产品,但是却有满满的情怀。
那时的月亮是圆的,月饼是圆的,家,也是圆的。其实节日没有变,变的只是我们。
你有多久没有回家过中秋?你有多久没有见到父母了?你有多久没跟爸妈吃饭了?
月圆了,想起父母,是否又多了几根白发?多了几条皱纹?
不知从何时起,家好像已经成了到不了的远方。
我们每次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理由不回家:工作忙、学习重、路程远、时间短、车费贵.......
“不回家”仿佛成了现今社会的一种常态,毕竟要风里来雨里去地闯生活。
很多人拼命努力,只不过为了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最好的团圆方法不是自己回去,而是有能力接家人过来。
可能对年轻人来说,团圆变成了一种不那么重要的形式,可对于爱我们的人来说,团圆真的就是一种团圆,要全家人聚在一起,要感受家族,要感受爱。
不论我们走得有多远,家,始终是我们心底最难以割舍的地方。
人生就是减法,过一天少一天,父母一天天变老。
算算你回家的时间,或许父母能活到70岁?80岁?90岁?你还有10次?20次?30次?回家的机会,加起来可能连1年的时间都不到。
时光流逝,难追忆。莫等闲,莫悲泣。
我们长大了,没有岁月可回头。在有限的时光里,多陪陪家人,让爱更久远。
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再美的风光,也抵不过回家的路!
不回家的理由千千万,回家的理由却只有一个:我想要和家人团圆。
愿你在回家的路上,满心欢喜,一路平安~
如若不能回家,在这个中秋之夜,无论你人在何方,希望故乡的月亮仍然照耀在你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