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小颖常会因为别的同学比自己多一条新裤子或一本新书,而跟麻麻闹别扭,现在自己当妈了,孩子也如此攀比,心想“真是报应啊”。但自从听说了“同伴压力”这个词,本麻麻才知道,这“攀比”可没有那么简单哪。
头大啊!我的孩子爱“攀比”
前两天闺蜜聚会,都是当妈的人,一见面,话题很快就聊到孩子身上。
娜娜说自己最近头很大,因为5岁的儿子越来越爱攀比,上个月吵吵着要买滑板车,这几天吵吵着要买旱冰鞋,理由是:幼儿园小朋友们都有。
娜娜话音刚落,悠悠就迫不及待地喊了出来:“我家女儿也是!”悠悠的女儿刚上小学,就要求悠悠为自己配齐手机、IPAD,说:同学们都有,自己没有的话怎么跟大家愉快地玩耍?
然后,她俩齐刷刷地看向我。我摊摊手:“咱们同病相怜……”3岁的女儿只要跟小区里的小朋友游戏过后,就缠着我买这买那,“住在对面楼的皮特有电视上那种枪”、“楼下的花花玩沙子的模具比我多3个”,OMG!
瞬间,空气凝固,三个女人惺惺相惜地看了彼此一眼,低下头默默喝起咖啡。
前有“人家的爸爸开奥迪,你开QQ别来接我”的男孩,后有强拉父亲买IPHONE6的女孩,身为家长,该怎么办?
嗷,不容小觑的“同伴压力”
上面那些来自于孩子们的反应,其实并非单纯的“攀比”,而是跟“同伴压力(PeerPressure)”有关。
这个词听上去有些生僻,实际上,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各有不同:
对3岁的孩子来说,同伴压力可能是别人都有托马斯火车、自己没有的懊恼;
对6岁的孩子来说,同伴压力可能是坐在一群参加各种兴趣班的孩子中间,开始讨厌自己为何什么都不学;
对11岁的孩子来说,同伴压力可能是想拥有人脚一双的UGG,虽然里面包裹的是汗臭的双脚;
对14岁的孩子来说,同伴压力则可能是渴望加入学校最拉风的一个小团体,尽管代价是冷落甚至嘲讽自己心里喜欢的朋友。
简单地说,同伴压力就是:发现自己在做一件不愿意或很没安全感的事,但因为同伴们都做了,所以自己也就做了。
同伴压力是一个可能困扰人一生的问题,尤其对初入青春期的少年,同伴压力已经非常令人震惊地带领我们的孩子进入到噩梦一般的选择:那就是要不要为了不被哥们儿笑话就要抽一支香烟或大麻;是不是因为小闺蜜们尝过了禁果,自己也应该尝试一下和临班的小男生有一个私密约会。
安娜的选择,你也可以
女儿上学前班的第一天,安娜与女儿谈论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同伴压力”。那时,女儿并不懂,但是安娜非常认真地告诉她:从今天起,她所面临的世界里将会一直有这样一种挑战在她的面前,从吃的、穿的、用的、说的话、看的电视、听的音乐,甚至信仰,她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会被暴露在这样的压力之下。
而女儿带回来的挑战也是实实在在的:女孩子们都有一整套芭比娃娃,只有她没有;大家都看同一个电视剧,学里面的人说一些不太好的话,她却没看过;小朋友们合起伙来嘲笑和欺负一个胖姑娘,并孤立与她做朋友的女儿……
安娜告诉女儿,玩具不在多,而在于使用时的愉悦感受;她陪女儿一起看那些电视剧,然后讨论,带领她去看里面不够好的态度和词语,让她心甘情愿地不跟随;她鼓励女儿勇敢地发出声音,保护因为肥胖受到歧视的朋友。
无论什么事情,安娜都会引到同伴压力的角度来谈,并且谈到最后,她都会对女儿说:“什么事都能够去做,但却不都对你有好处。妈妈现在陪你走每一步,看每一件事情,是想教给你重要的原则:如果是对的、好的、美善的,不需要为了迎合别人、被人接受而去改变。妈妈现在会一直帮助你、支持你,为的是有一天你离开妈妈爸爸的时候,有人对你说‘来和我们做这个’、‘来,我们一起做那个’的时候,你可以分辨清楚,并勇敢地说‘不’!”
别让孩子的求助悄悄溜走
当孩子最初和我们讨论这些因同伴压力而引起的事情时,其实,他们是在问我们一个非常具有生命意义的话题,如果家长没有及时给孩子建设性的教导,那么,当他们在重大事情上失去方向的时候,实际是为人父母在教养上的错误与亏欠。
所以,让我们打开耳朵,打开心,别让孩子的求助悄悄溜走!
你的孩子是否正在经历“同伴压力”?你是如何应对的呢?与小颖一起分享你的育儿经验吧。小颖愿与你共分享,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