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的忍让是放纵,委屈求全未必有好的结果。
2017.8.19 星期六 阴
曾经特别喜欢那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貌似有段时间还把它当作了座右铭,那时候觉得特有道理,甚至觉得那是一种特有气度特有涵养的表现。后来发现,一味地忍让并非明智。有时候,你的忍让,你的善解人意,很可能换来一些人更加的肆无忌惮,甚至成为他们得寸进尺的借口。
凡事都应有度,忍让亦是。第一次忍让叫气度,第二次忍让是宽容,第三次忍让就是软弱。所谓的事不过三,有二有三尚可,再四再五不容。
忍是心上的一把刀,一味的忍对人的心理是扭曲的,好像慢性的毒药会在不经意间发作。
广场舞大妈被泼粪的事件就是一个例子。类似于广场舞大妈扰民被诉,大妈们和篮球少年群殴等等事件才过去多久,今天的新闻又出来了,一群广场舞大妈在马路上跳舞。对于来往车辆,大妈表示车子“不敢撞他们”。
不敢?大妈们还真敢用词~
是不是人们一味地忍让,最初在这个是非问题上作了妥协,久而久之,自己也搞不清到底怎么是对,怎么是错, 结果最终麻烦的还是自己。
尊老爱幼本是我们传统的美德,但如今有些老人的所作所为却让人们不禁怀疑打着尊敬的旗帜一味地忍让是不是正确。
有个新闻说有个来例假的女孩子因为没让座给老人,就被老人大骂不止,还说她是畜生不如,相似的场景,类似的剧情已经上演太多次了!看完真的觉得那女孩子很可怜,身体本就已经不舒服,还要被老人一路呵斥一路责骂,最后传到网络上还有不少人声讨她,以不尊老的名义给她再弄几个骂名。
相比于以上情景中的年轻女孩子,这个小女孩貌似更委屈。一位婆婆公交上不停吐槽无人让座,一位独自上学的10岁女孩正坐在爱心座上,听到后哭着让了座。
这个爱心座位本来是为照顾老幼病残孕准备的,怎么越来越多的老人们就认定是他们的专属座位了呢?
大家发现没有,那些很“坏”的老人,他们不仅身体好可以一边站着一边骂,还思想清晰,说话利索甚至声音也很大,整个车厢都能听到他们的声音,甚至还有老人对不让座的扇巴掌,飞脚踹。
有些我们一直尊敬的老人是不是做得过了点?还是我们该反思一下,是自己的一再忍让放纵了他们,最终让自己受了委屈。
一般来说,别人是不会把一再忍让当做适可而止的信号,相反却容易得寸进尺。
如今我身边的朋友们,很少有恶婆婆欺负老实媳妇的现象,不是没有了恶婆婆,而是因为如今的媳妇们大都不会忍,不像旧年代和婆婆顶个嘴都会被说成不孝。婆媳相处这个千载不变的难题,到现在依然存在,相信每一个新媳妇嫁过去最初都是想好好过日子,一家人和睦相处,也许一开始有矛盾都会忍忍,后来会发现,为了一时的安稳忍气吞声,换得别人的好感,其实大错特错,大部分情况下会适得其反,被认为是讨好,被贴上好欺负的标签都有可能。
还有一点,一味的忍让很容易压抑自己。很少有人能非常轻松地、愉快地一再忍让别人。大多数情况下,在心里总要作一番斗争。忍让的次数越多,越是痛苦。这种压抑的心情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最大的不利是损害健康。
个人观点,对于一些善意的玩笑,不触及原则的行为,忍让一下可以显示你的涵养,但也仅限一两次。对于那些一贯性的、污辱性的甚至无赖性的侵犯,忍让就等于绵羊投降于恶狼面前,一开始便不必忍,即使你知道不忍的结果可能断绝来往,甚至付出更惨重的代价,你也得奋力去做。不管结果如何,你要从维护自己的角度出发,给予迎头痛击,代大家教训一下坏人,让他知道,该如何尊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