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读到一篇文章
说是:
“为什么要多拍照?因为没人永远十八。
为什么要多发朋友圈?因为回忆不记录,真的就没有了。
很多人总觉得拍照、发朋友圈是一种炫耀,或者是"社交作秀"。但拍照和分享,其实是对生活最真诚的致敬。
很多人害怕发朋友圈会被认为是"秀"。这完全是误解!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才是最可惜的。
照片何止是一张纸或电子文件?它是时光的打印机,能瞬间点燃你内心深处的回忆
若干年后,你翻开相册,看到现在的自己。那会是怎样一种心情?我相信一定是温柔、感动、怀念。
所以,趁年轻,多拍照。不为别人,只为此刻的自己,也为未来的自己。
生活太快,记忆太脆弱。如果不及时记录,美好的瞬间转眼就会被遗忘。拍照,是在跟遗忘对抗。
拿起相机,给自己拍一张,是一种自我肯定。无论是素颜还是精致妆容,都是值得被记录的你。”
我很认同上面这些话。
其实我一直以来是比较喜欢拍照的。
但我并没有成为摄影爱好者,那种所谓的“摄友”。
所以,这辈子也就买过三个相机。
九十年代买过一个柯达的胶卷傻瓜机。
2002年买过一个索尼P10数码相机;
然后是2013年,在一个专业人士的推荐下,买了一个松下LX7,所谓的“刘小七”。
但其实,使用最多的,还是那个索尼P10。那会刚流行数码相机,不需要装胶卷,还可以拍视频。觉得超级好。
等到“刘小七”的时候,手机相机已经成熟,更加方便。
而关键是,我不是摄影达人。我只是喜欢记录一下当时的景象与场景即可。目的只是配合一下我喜欢的文字记录。所谓的“有图有真相”。
但凡事都有例外。
我以前喜欢写日记,喜欢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
有了网络时代,就抛弃纸质的日记本改为写在电脑手机里了。
这个,既是遗憾,又是科技发展的便利。无法阻挡。
写下的太多东西,拍下的太多场景,似乎也的确不太适合每一样都展示给每一个人知道。
于是,渐渐地也学会了分组;也学会了“只有自己可见”;甚至,就放在锤子便签里,没有发到网上。
我现在有空了,也开始时常翻翻自己过去的朋友圈,读读自己以前写下的内容。
有些记忆犹新,会一遍一遍地回忆起当年当时的人物与场景;
有些也完全没有记忆,只是一片惊奇。原来当年还有这样的事这样的景。
当然,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性格。就有不一样的朋友圈。
在我,朋友圈就是一个娱乐载体,里面出现的内容,自然应该是体现自己的生活、爱好、场景、价值观。
我朋友圈里有一位西北地区的网友。她和我一样,也很喜欢用文字记录,用图片展示自己的生活点滴。
拿她以前自己的话就是——喜欢和习惯用文字表达的人。
这么多年,我们没有见过面。
但是,感觉熟悉得比身边很多的亲戚朋友还要熟悉。
熟悉她身边的闺蜜,每年她和闺蜜的生日庆贺,闺蜜间的聚餐,她女儿的成长,工作上的变迁,以及生活中的各种细微枝节,心情的起伏变化。
但我们从来没有私下的聊天。
真的是熟悉的陌生人。
有时候就觉得有这样的网友,有这样的朋友圈。生活一点不会寂寞与无聊。
我不知道一个人年纪上去以后,究竟是远离社交圈,还是会更喜欢社交。
这应该没有定数,全看个性不同。
但总能找到一个更合适自己的方式。
而我,就喜欢用文字记录一下,用不那么好的照片展示一下。
合适的,小范围展示一下;觉得不合适的,没有那个心境的,就设置自己可见。
这样操作,已经不会像以前那样有心理负担了。
变得更加自我与自在了。
今天微信上看到新闻,
小城从今日开始连续五天的平均气温不到十度。正式进入气象意义上的冬季了。
早晨起来,
小区旁边的马路上满地金黄的无患子叶。
秋色无边。
瞬间想起一句诗:
——昨夜西风凋碧树。
2024/11/26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