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对艺术着迷,喜欢看展,每次高质量的大展都不会错过。刚开始那几年不管有什么展我就都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印象派的,装置艺术,现当代艺术都看,看得多了就形成了自己的喜好和判断,再加上知识层面的提升,我开始对展览进行筛选,现在一般看到展览的介绍,就能大概判断出这个展对我吸引有几分,值不值得花时间跑远路去看。
经常会有朋友问我最近有什么好的展可以消磨周末,此外还发现朋友和我说的最多的就是“我看这个展看不懂啊!”“我该怎么去看呢?”
我不是个爱主动说教的人,只有朋友和问到我才会讲一些自己看展的方法和心得,最近陈丹青在798做了大型个展「退步」展,一直很喜欢陈丹青的个性和对艺术的态度,正好我提前就去看了,朋友就问的多起来,索性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我看展这么久的一些心得。
一、观展前如何准备?
如果还不知道有哪些展,可以先通过一些渠道去搜集,这个后面会做一篇详细的分享,今天就先假定你已经确定自己要看什么展。
在出发之前,先花一点时间,上网搜下艺术家的介绍,了解下这位艺术家大概是什么风格什么派系,对他有个初步印象;
接下来看展览的介绍,一般是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艺术家这次展览作品要表达的想法和观点,另一方面是策展人策划这场展览的思路和想法,这些都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理解作品。(这里提一嘴,策展人是一场展览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角色,重要到能够决定展览的成功与否,后面有机会也会单独写一篇)
做到这里就已经超越了80%看展的朋友啦,可以放心大胆地去看展了~
二、观展中如何看?
这里的“看”很重要。
前面已经做了那么多功课,看展的时候就“犒劳”下自己,不要多想了,简单点,跟着作品走,跟着策展人的规划的路线走。
艺术作品从来就不是靠逻辑分析出来的,用心去感受吧,相信你看到的,相信自己第一眼的感受。不用追求专业的解读,不用纠结对与错。你看了觉得快乐,那就是快乐,看到觉得悲伤那就是悲伤,就当在听一首歌,可以有不同的感受。
三、观展后还能做什么
不管有没有看懂,记住了多少,其实你和这场展览之间的某种连接已经留在你的潜意识了,只是你现在还没有发现。
如果想更进一步收获点什么,可以试着总结下你最喜欢哪几幅作品,这些作品给了自己什么感受。
再回过来思考一下有没有通过这次展览了解多一些作者本人?反过来再想一下,通过提前了解作者的背景有没有帮助自己了解多一些作品,以及它们表达的内容?
当然这个就有些深了,需要沉下心来思考,如果只是作为兴趣爱好,本来看展就是生活放松的一种方式,大可以拍拍照,尽情的发朋友圈,可以尝试写下感受,不管对与错,看不懂就写看不懂,对自己诚实一些没有关系。
其实在写朋友圈文案的时候,你就自然知道这场展览带给了自己什么~
不一定每个人都要成为文艺青年才能去看展,之所以有艺术,最初人们也是想通过用更形象的东西,去表达精神思想层面难以描述的东西,去展现眼中的美,所以不用有那么重的包袱,只需要带着眼睛,带着心,尽情放松的去看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