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8)”河南省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初中语文班学习感悟之三
今天已经是培训课程的第四天了,前边我听过了新乡市教研员特级教师刘萍萍老师的《走向专业化听评课》,师大附中高级教师任云峰老师的《语文老班的诗意生活》,郑州市荥阳进修学院国培专家邓明霞老师的《三步成“师”》,新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许少波教授的《古诗文诵读指导》。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指向了我们这次培训的对象——培训师。
一个真正的培训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呢?
(一)把自己锻造成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
“冰源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任云峰老师不用说本身就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其他的几位或是教研员或是专家教授,可是他们在报告中都提到自己的赛课或执教的经历。刘萍萍老师出自新乡十中,她的成长得益于一个敢于抛砖的备课组。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任云峰老师从最开始的因方言被戏谑而张不开嘴的羞涩男变成了一个指挥若定的老班,成了最具成长力教师。邓明霞老师一节课转战23个乡镇,从最开始的人前站不住,面子挂不住,到最后课被评得体无完肤也浑然不觉。软的羞涩被锻造成了硬的刚强,到炼成了强大的气场与自信,一举夺得全国优质课大奖。这三位老师无疑走着一条共同的成长的捷径,就是在无数次的赛课征战中磨炼意志、锻炼思想、优化教学设计,通过无数次的否定之否定,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而这其中的勇气自信、思考研究意识、调控场面的能力、接受意外打击承受失败的意志,都是作为培训师应该具备的。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些词语如果独特性的解读,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呢?成为塔与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是沙子首先是腋。而且是其中质地最坚硬的沙,最执着的腋也才可以的吧。
师者,授业解惑也。最本质的老师就是能有丰厚的学识,并且能成功地将自己的学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最受欢迎的老师就是能找到大多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巧妙地传授破解的方法。培训师不也应该是这样吗?
(二)善于发现问题并用研究的态度去玩味
教研员刘萍萍老师引入课堂观察的理论是基于听评课七大现象的分析,是问题带动了教研的发展;任云峰老师的诗词课程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传承文化的需要产生的;邓明霞老师的“三步成师”中倡导培训师要有读写功夫,也是基于对老师读写现状的问卷调查才出现的;而许少波教授的古诗文的诵读指导,也是基于大多数老师对古诗文化的不了解、不知道、不懂得的现状进行的。
所以说一个成功的培训师必须有一双会捕捉现象、观察现象、透视现象的功力,从现象中理出一个规律来,而这个规律就是你要培训并去影响大家的主题。然后再用发现的眼睛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这样得到的方法就是接地气的、有生命力的、有影响力的,也是最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的。
(三)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学有所长,术有专攻。作式为培训师,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研究出来的问题,用最有效的方法传递出去,而最有效应该说就是最有吸引力了。那怎样才有具有高磁场般的吸引力呢?
刘萍萍老师的吸引力来自于她的真知往往这样出现,列举一个真实的教学现象,然后告诉大家一个都很认可的方法:教学内容少而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相对集中而学得透彻是一节好课的底限;针对学生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或存在的问题教学;缺乏质的学习是小组同伴学习的缺失。任云峰老师的讲座吸引大家的,是他的诗词方面的标志。自己参加过中央电视台的“诗词大会”节目,此其一也;每一个篇章都以苏轼的词串联,并且当下正在研究的是诗词,此其二也;在班里进行指导的又是诗词课程,此其三也。结尾又呈现了自己的诗词创作,此其四也。而这些正是在座听课的老师所缺失的,缺失就有需求,这也正是云峰老师吸引大家的。
同样的,许少波教授的学养丰厚,古诗文造诣颇深,所研究的吟诵知识与技能在中国都是稀少的。而这样的古诗文诵读对于大家来说,就不能说是缺失,而要说是简直就是空白了。吟诵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加上会的人少之又少。而在当下,大力倡导传承传统的精神指引下,这样的讲座应该是一个大的方向。而许教授声情并茂自得其乐的吟诵简直就是天籁,让我们迷失在诗词的节奏美感中,这不是艺术又是什么?邓明霞老师用自己的“笑颜如花”的博客文章,征服了大家。一个点延伸出了无数篇文章,一个专题做下来就成了一个报告。把博客中的文章当做培训的素材,嘴边的教育故事水一般的流淌而出,这种素材意识使得邓老师的讲座节奏行云流水,一派自然天成之风,吸引和调动着现场的气氛,一场讲座下来,不觉得时光的蹑足飞逝。
三天的学习,所得感悟也可能只是捕捉到了一点浮光掠影般的思考而已,但接下来的场场讲座,就是印证我的第一感觉的时刻了。相信,我的这篇文章会随时更新与丰富,思考不停,文字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