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雅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

记忆中,上学时背诵过课文《兰亭序》,当年不过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完全未解“天下第一行书”所赋予的超越时代的经典价值以及审美内涵的丰富性。

简牍博物馆,观《兰亭的故事》特展。欣赏到众多与兰亭书法艺术有关的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文人的风骨精神,更是中华传统艺术风貌与文化精神的延续。不禁会渴望了解兰亭、探寻兰亭,追溯兰亭文化的发展源流与传承脉络。

与历代大多数书法经典作品不同,《兰亭序》的文字具有强大的穿透力与共鸣感,边品读边去遥想先时盛景:酒酣耳热的书圣诗兴大发,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千古名作。直抒胸臆:“修禊事也,信可乐也”。

何乐之有?一乐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可谓佳人;二乐为“暮春之初、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良辰;三乐为“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可谓美景;四乐为“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谓真性情;五乐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可谓尽享感官之乐。五乐之趣,向之所欣。东晋文人“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以大自然为怀抱,集诗、酒、美景、艺术、灵魂于一体,新游、雅集,岂不乐哉!

而书圣在序中下段笔锋陡转,乐极生悲,叹到“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面对时光飞逝,出世与入世的形形色色、悲欢离合,痛灼之情与欢悦之情涌上心头交织在一起,却是透过诗酒品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在无常之中积极,在无奈之中沉静,饱含着书圣在乱世之中对生命的眷恋与热爱。

雅集在野,觞咏的文人游戏,给人最深的感受是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回归大自然生命之初的原始状态,起着净化心灵的作用。这些参与的文人骚客,不论身份、地位,都以追求时代的自由,艺术的情怀而赴宴,摆脱了自身经历和角色给予的羁绊、束缚,每个人都怀着赤子之心,以诗、书法为载体,寄情山水,散怀山水。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当一个质朴的文人活动影响力经久不衰,称颂不绝,并作为一种时尚的文化现象被后人纷纷推崇,引发热潮时,它所孕育的深远意义,也就值得我们思索、借鉴了。

古往今来多少事,笑谈阴晴月圆中。在瞬息万变、喧嚣奔忙的城市里,总有温柔的心与你相知相守,饮酒、茗茶、赏花、吟诗、书会、闻香、抚琴、唱曲……,雅集兰亭,畅叙幽情。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渝州南山枰 因为一部书,产生一门学问,在中国有过,那是《红楼梦》,其学科叫红学;因为一个人,产生一门学问,在中国有...
    渝州南山枰阅读 9,165评论 6 13
  •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一提到三月三,耳边就回响起这动听的旋律来,但是关于三月三,我们又了解多少呢?在大多...
    霜月寒烟阅读 9,940评论 5 7
  • 忆当年,胡适赞叹着西方的强盛,鲁迅也向封建社会“呐喊”,那场新文化运动差点就让文言文从地球上消失。时至今日,每当捧...
    Qian_fairyland阅读 3,928评论 0 5
  • 传说天皇的祖先女神天照天神,因为不信任弟弟,派了自己的孙子从天上降到人间来治理日本。 姐姐不信任弟弟,因为这位弟弟...
    80天旅行阅读 1,631评论 0 0
  • 我说,袁小袁,你下午再不睡觉我就把你从窗户里扔出去… 她皱了皱眉,指着右手上的滞留针说的委屈,我还贴着这个呢你还扔我!
    筱媛的木子阅读 1,43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