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堂课 吴冠中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个小白的管窥蠡测

     很久以前曾经买过吴冠中的散文随笔集,从书中看到他对艺术的真挚与狂热激情,孜孜以求一直到老,令人印象深刻,一直到现在都很喜欢和敬重他。后来又看了他更多的画,也觉得很美。那些点线块面的组合与搭配,色彩的调和与点缀,轻与重,虚与实,非常和谐,带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愉悦和美感。

     但是后来见的画的多了,体味的画多了,觉得不是很喜欢他这种比较形式化的、装饰性的风格。虽然这种画也极具美感,对自然景物高度而形象的概括,而且对于那些微妙的分寸、尺度的把握,只有一双对审美极其锐利、极其细致敏感的眼睛才能做得到,也非一般画家所能及。那种画面之美的神奇和微妙之处,就像自然界中黄金分割点的奇妙存在一样。我想这对于培养生活中实用性的审美很有用。当然,这也属于一类复杂而深奥的学科内容吧。

     其实,个人对于那个特定时期的大师像徐悲鸿、林凤眠等等所谓中西合璧的风格都不算喜欢。绘画要么纯东方,要么纯西方,各有各自极致的美,已足够挖掘和品味不尽。吴冠中的画中,使用了一些中式的笔墨和笔触,也巧妙借用了中式的留白,带出了一些中式委婉的余韵,但更多体现的是西方画风和思维,更贴合现代性理解。而且过于追求形式表达,便局限了往更深层的意味探寻吧。

     吴冠中重视写生,所以才有笔下那些鬼斧神工而又那般自然天成的画面。老师在水彩课上也曾经讲过,要学习画植物的结构组合,我们就要去向大自然取经。仅一枝花枝所呈现出来的那种天然之态,穿插,点缀,曲线,向背,空满……无工巧,有奇致。


     犹记得中学时的上学路上,路边法国梧桐的赤裸裸的树枝在冬天白茫茫的天空下虬曲伸展,我一路走一路仰着头看得入了迷,它们在向苍空无声地呐喊什么?

     也曾在某个夏末,混在一群小朋友中间去山上装模作样地写生,他们开始描摹树木山石,我则对着一堆意乱情迷的枯藤下了笔。虽然笔力孱弱不可观,还好形尚在。

       直到如今,生活中目之所及,俯首一片叶子的精巧脉络,仰观天空的风云际会,每令我凝神忘我的那些,大自然以最显而易见的示意隐藏着它不可解的奥秘……

     大化之美不可言说,形式之美只是其中光彩夺目的一面。其实仅此一窥也足以令我们感叹不已,追摹不尽。

(日常记录的照片)


乱藤记2010.10


初春的桃花2014.4

山坡的树2013.10

松枝初雪2013.2


扬州古树2015.4


余辉2013.10


倦鸟归林 今天2016.12.7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你一贫如洗 我 将是你最后一件行李 我爱吃草莓 草莓汁不行 草莓软糖也不行 就像我爱你 长得像你不行 脾气像你...
    凉心丶阅读 236评论 0 2
  • 那个隔着屏幕每天说想我的人,从来不来见我。 可感情说到底,「满屏情话,不如一见。」 说再多想你,看不到你有什么用?...
    酷酷的小狼阅读 988评论 3 6
  • 1. 初恋并不都是甜的。 与他相识是在一个同乡聚会上,初入大学的新鲜感促使着每个人都拼命的结交新朋友,在微信还没普...
    风子啊阅读 509评论 8 9
  • 大概是先秦时期《庄周梦蝶》首开文学作品描写蝴蝶的先河,带给我似真似幻的情境,让我逃不出蝴蝶的牵扰。梁山伯与祝英台死...
    惠茹姐姐阅读 667评论 0 0
  • 不再胡思乱想,理清头绪,好好享受明天😊宝宝们,我爱你们
    小花孟阅读 21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