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白的管窥蠡测
很久以前曾经买过吴冠中的散文随笔集,从书中看到他对艺术的真挚与狂热激情,孜孜以求一直到老,令人印象深刻,一直到现在都很喜欢和敬重他。后来又看了他更多的画,也觉得很美。那些点线块面的组合与搭配,色彩的调和与点缀,轻与重,虚与实,非常和谐,带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愉悦和美感。
但是后来见的画的多了,体味的画多了,觉得不是很喜欢他这种比较形式化的、装饰性的风格。虽然这种画也极具美感,对自然景物高度而形象的概括,而且对于那些微妙的分寸、尺度的把握,只有一双对审美极其锐利、极其细致敏感的眼睛才能做得到,也非一般画家所能及。那种画面之美的神奇和微妙之处,就像自然界中黄金分割点的奇妙存在一样。我想这对于培养生活中实用性的审美很有用。当然,这也属于一类复杂而深奥的学科内容吧。
其实,个人对于那个特定时期的大师像徐悲鸿、林凤眠等等所谓中西合璧的风格都不算喜欢。绘画要么纯东方,要么纯西方,各有各自极致的美,已足够挖掘和品味不尽。吴冠中的画中,使用了一些中式的笔墨和笔触,也巧妙借用了中式的留白,带出了一些中式委婉的余韵,但更多体现的是西方画风和思维,更贴合现代性理解。而且过于追求形式表达,便局限了往更深层的意味探寻吧。
吴冠中重视写生,所以才有笔下那些鬼斧神工而又那般自然天成的画面。老师在水彩课上也曾经讲过,要学习画植物的结构组合,我们就要去向大自然取经。仅一枝花枝所呈现出来的那种天然之态,穿插,点缀,曲线,向背,空满……无工巧,有奇致。
犹记得中学时的上学路上,路边法国梧桐的赤裸裸的树枝在冬天白茫茫的天空下虬曲伸展,我一路走一路仰着头看得入了迷,它们在向苍空无声地呐喊什么?
也曾在某个夏末,混在一群小朋友中间去山上装模作样地写生,他们开始描摹树木山石,我则对着一堆意乱情迷的枯藤下了笔。虽然笔力孱弱不可观,还好形尚在。
直到如今,生活中目之所及,俯首一片叶子的精巧脉络,仰观天空的风云际会,每令我凝神忘我的那些,大自然以最显而易见的示意隐藏着它不可解的奥秘……
大化之美不可言说,形式之美只是其中光彩夺目的一面。其实仅此一窥也足以令我们感叹不已,追摹不尽。
(日常记录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