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带小宝去游乐场,总会碰见一对祖孙俩,小男孩看起来应该是上幼儿园的年纪,奶奶说稍微感冒,便不再上学,留在家里照顾。在一起玩耍的时间越长,越感觉到奶奶照顾得无微不至:孙子走到哪,奶奶跟到哪,嘘寒问暖兼拍照留念;时不时问一下要不要喝水吃东西,孙子要什么立刻拿到手边;甚至带着午饭在游乐场里吃(游乐场特别标注不能带食物在里边吃)。午餐小罐很精致,装着饺子,带着叉子,孩子一边玩,老人一边喂。我一边感叹老人照顾孩子的细致,一边惋惜又是一个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
大宝感统训练教室里有个孩子,四年级,老师告诉接送的奶奶,孩子感觉统合失调很严重,前庭觉、本体觉、平衡感都不好,孩子本身看起来也不是很精神灵活的样子。我在思考,这个孩子为什么失调这么严重?看到祖孙俩上完课之后的一系列举动我便明白了。上完课,奶奶给穿鞋、系鞋带、穿衣服,一边帮忙穿一边嫌弃孙子不自己穿。最后让孩子自己拉拉链,孩子说不会,奶奶又一顿说的同时还是帮孩子拉上了拉链。我看在眼里,深觉其实是成人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帮他们代劳了很多的事情,才让孩子什么都学不会,什么都做不好。
“孩子的问题”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
很多妈妈都在抱怨,自己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动手能力不强、不愿思考、自私、不合群,再大一点上学了,专注力不好、上课坐不住、考试成绩总是不佳等等。我们关注的都是孩子的外在表现,有没有真正地思考过: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真的是孩子自己变成这样的吗?
许多教育界的专家都在说: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我深感认同,或许更进一步说:孩子的问题都是教养方式的问题。民主与规则并行的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自信、果敢、有责任心,敢于承担;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顺从但是胆小、谨小慎微、不敢主动尝试;过于溺爱的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冲动、脾气差、无法无天且自理能力很差。
所以,当我们了解了这些之后,你还真的觉得“孩子的问题”仅仅是“孩子的问题”吗?
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有所谓的“问题”时,请先反观自身!问问自己,这究竟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
答案不言自明。
溺爱会带来什么?
过度溺爱,在生理方面最明显的后果是造成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比如,现在的很多家庭,几个大人一起照顾一个或两个孩子,对孩子呵护备至。尤其一些老人,因为隔代亲的缘故,对孩子过度包办,孩子要吃,就把香喷喷热腾腾的食物直接喂到孩子嘴里;孩子要穿衣服,就把孩子喜欢的衣服裤子袜子鞋子拿来一一为其穿上;孩子要看动画片,立马打开电视让孩子想看多久就看多久;孩子想要玩玩具,立马捧来一大波玩具供孩子挑选......结果,孩子日渐变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王子、小公主,或者从感觉统合的层面来讲就是变成了不爱思考、不会动手、行为迟缓笨拙的感统失调儿童!
从心理层面来看,溺爱会导致孩子过度依赖、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不知感恩以及不自信。例如26岁的已婚女,结婚后仍然要求母亲和自己一起住,并且每天早晨都要母亲为其穿袜子,这是严重的过度依赖;还有,15岁便成为高考理科状元的"神童"小潘,报到时,父母拿着沉甸甸的行李,小潘只带着平板电脑,仍嫌父母动作慢,生气地说:"快点,听见没!"这一举动正好被巡视校长看到,以不知感恩、不懂做人被拒收。
请停下你溺爱的双手!
孩子的成长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在探索的过程中试错、经历挫折,才会不断学习,增强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父母过多的包办和代替,其实是种越界,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权利和机会。
正面管教中说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当我们愿意正视孩子的错误,接受孩子的错误的时候,孩子也就有了成长的机会。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老师说,父母所有的溺爱都来自于内心对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孩子能把事情做好,不敢把责任交给他,孩子又怎么能够成长呢?
对一个孩子最残酷的爱就是让他心想事成!
所以,请停下你溺爱的双手,放手,让孩子自由地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