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是检验一个管理者成熟度的唯一标识,没有方法论等于傻傻的重复,管理者如果想走向成熟,必须具备方法论的建模能力,特指具备能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方法论的能力。那么现已经存有了很多方法论或模型,直接使用就行,为什么还要自己建立?
自建模型不等于否定成熟方法论(或模型)
自己建立方法论,不是对于现存成熟的方法论或者伟人的智慧进行否定,反而是要更好的学习、使用与理解,在掌握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心得体会,进行加工再创作。如仅仅是照搬使用,最多也就是外练筋骨皮的外家功夫,仍还需内练一口气的内家功夫。
自建模型更彰显领导魅力
对于借鉴成熟方法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知道的时间早晚和使用的熟练程度,能够知道并且熟练掌握的管理者,仅代表是一个有学识/见识的管理者,并非是一个有思考力的管理者。在深度思考力的基础上,能够有自己的世界观及对事的看法和态度,才能更好区别于普通管理者,获得外部的评价赞誉,彰显自己的领导魅力。
自建模型更接地气
即使仅学习对自身有用的方法论,也很难将所有的都学到,进一步讲即使能够触及相对较多的方法论,也并非都能够匹配日常的工作场景,“知易行难”的部分原因是根本用不上。好比家中的物品,很多物品都是放在某个角落,相信更多的是闲置不用,甚至可能会忘记它的存在。自建模型是自身知识系统和日常实践结合的精华,都是经过反复使用后,提炼迭代出来的。具备“好记 实用 易懂 快速迭代”的特点,同时管理者能够更自信地,更有使用心得的复制给团队。
利用“解构思维” 自建方法论
所谓“解构”就是把具体的东西或事物,拆分来看具体都有哪些元素构成的。先将建立方法论的动作进行拆解,简单三步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具体步骤:(一)先获得方法论;(二)内化方法论;(三)多维度提炼方法论。
(一)获得方法论—最经济效率的方式是学习。自建方法论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并结合实践。完全通过实践直接提炼方法论可不可以?当然可以。不过这需要投入额外的时间成本作为代价,学习是最快获得方法论的方式,可以站在伟人的肩膀上,直接借用他人的智慧,“拿来主义”的去认知事物,思考和解决问题。所以要想建立自己的方法论,掌握普世的方法论是首要的关键基础环节。
高效学习的“三学”模型=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向实践学
向书本学=模型+公式
管理既是专业又不是专业,说是专业:管理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技巧,说其不是专业,其有别于专业学术“1米宽 100米深”的追求。应将管理者建立方法论划分到管理的非专业范畴,尽管读书都是必备基础,但在读书的选择方向、内容、技巧上区别还是很大。
读书方向上,应该先学人,再学事。先学人就是先树立价值观,应该首先重点关注和人相关的书籍,再关注如何做事的书籍,事情是人做的,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来做效果肯定不同,更好关注做事主体的“人”才是根本。所以要时刻牢记:人最重要。
读书内容上,应该多关注基础学科理论,仔细品味会发现这些都是“哲学”,都需要辩证的来看待,事情(或人)没有对错,只是思考角度的不同。定位不同,站在各自的思考都有道理,自身如何做选择,这就是哲学范围 ,形成自身的哲学观,就能听到内心的声音,做事才能更加坚定。
读书技巧上,要审视去读每本经典的书,通过书中的观点或事例,去提炼书中的模型或公式,识别成立的前提条件,迁移到其他事物或问题处理上。
向他人学 “3+3+4” 探索外表背后的逻辑
人具有社交属性,管理者应该将此属性具项化,向他人学的“3+3+4”模型:
第一个“3”——代表向他人学的三个群体,即:专家、领导和高手。专家是某个领域的资深人士,领导不局限于上级,应该是比自己社会地位高的人,高手是身边能触及到有特长的人。
第二个“3”——向他人学的三个方面:即:工作、学习、生活3个方面去探索和挖掘。
“4”——向他人学的四种方式:聊天、观察、发问、体会。
通过“3+3+4”模型,去了解他人具体的人和事,如何做到与众不同或者独特之处的。剥离表象去总结和探索他人取得成绩背后的内心想法和逻辑是什么?如果总结不出来,就直接问,凡是这类人都能够清晰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做事方法。
向实践学 独立思考 尝试沉淀
向实践学,不应该是认知中的“干中学”,摸着石头过河不是“向实践学”主导的思维模式,而应是:
1、去“伪”存真:初步具备一定数量的方法论,会发现有融会贯通之处,只是说法或者专业视角略有不同,向实践中学习需要 去“伪”存真,即:学会做减法,把没有用的,用不到的,选择性放弃。其他的等用得到的时候再捡起来也不迟。
2、实践固化:“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将保留下来的方法论,要敢于并且经常性地到实践中去应用。
3、尝试沉淀:在实践中应用方法论,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炼关键点,让问题向知识靠拢。要学会做标记,尝试总结规律。方法论不是真理,受历史背景、时间周期、事态发展、团队规模等客观因素影响,也有不适用的地方,不一定都准确,应常思考、常迭代。
(待续)
相信理论和思维的力量!致敬所有的管理者和创业者。
高宏飞
2021年2月3日(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