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疗愈的新视野
在本章中,我要提出一种模式,一种大部分人都会体验到的存在的能量图像。这种模式也描绘了内在受伤和复原的地图,我们在内在工作的旅程中,运用这个模式作为回到“花园”意識的定位錨。这趟旅程基本上是回到失落的内在空间,而该模式的就是在描述這個歷程。
想象你正站在一個劃分成三個同心圓的園中心,有外圈、中圈和內圈。這三圈以你為圓心呈放射狀。最外圈,我們稱為保護層;第二圈是我們受傷的脆弱情感層,是我們經驗恐懼和羞愧的一層;最後,中心的內圈是存在的核心,是我們本質的位置,在此空間中我們是舒暢靈活的存在。在這個中心,生命是深深放鬆的狀態,能欣賞自己的獨特天賦,無需奮鬥來證明自己。
我們的內在旅程是去重新發現自己的本質天性,同時也需要針對我們的受傷脆弱曾和保護層,發展出深刻的慈悲心和同理心。
人之初,性本善。
習相近,性相遠。
如果生命伊始,我們的頭腦就體驗到站在生命的本質層面來看待自己的生命成長歷程,那我們人類的世界也許早就趨向於和諧。幸運的是,就算現在理解這個認知也為時不晚。
在過往的生命歷程中,由於我們的脆弱無依及其必要的生命體驗歷程,我們很多時候都是站在生命本能的能量層面,開始了求生存的生活模式。出於求生的本能,我們“不得不“選擇了“叢林”的生活模式,在這個求生的模式下我們為了靠近自己生命的本質層面,只能不斷的體驗著自己的脆弱層,然後保護自己的生命本能。久而久之,我們的頭腦就習慣了依賴這種叢林的生活模式,好讓我們體驗到自己並非感受到的那些脆弱。也許這樣的理解看起來會讓自己更容易接納和理解自己一些。
如今,看到“花園”的生活方式,會發現生命更加渴望這樣的生活模式,無需證明,就可以體驗到生命的美好,是時候經由叢林邁入花園的生活了。只是在進入花園之前,生命需得要經歷痛徹肌理的洗滌,方能體驗煥然一新的生命花園模式的美好。
現在請允許自己帶著叢林模式學習到的經驗,回歸生命的“核心層”,這樣我們會更加容易站在生命的本質與核心層看待自己過往的“叢林”感受與體驗。同時現在若能在生活中,允許自己站在生命的核心層體驗生活的發生,生命經過內外堅持不懈的療愈和成長,亦會縮短自己進入花園模式的歷程。
思瑶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