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游记>取育儿经》读后感

    《向<西游记>取育儿经》将《西游记》与育儿经有机糅合到一起,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孙悟空的成长过程,悟空的出生似乎与正常的孩子有些不同,但又在很多地方暗合了每一个生命的历程,加上他从出生到成长的很多经历和特点,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跟我们的孩子竟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也有不少道理和经验可学。其中,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我们始终相信人性向善,我们的孩子天生也绝不是忘恩负义的人,只是有时候感恩的种子被“理所当然”掩盖在土壤深处,没有发芽。只要我们学学观音的育儿方式,孩子就会对父母心怀感激,知恩图报。观音陪伴悟空的三种位置:时而在前,时而在后,时而在左右。

      时而在前是一种引导,父母虽不是先知,但毕竟人生经历要比孩子丰富,在孩子遇到困惑的时候,父母的一个小小的建议或提醒往往可以令他们茅塞顿开。现代的家长相对生活压力较大,精力有限的同时,也担心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科学有限,所以会更多的期待学校和老师肩负起教育孩子的全部责任,忘却了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是父母这一“老师的”角色,交给孩子的不是具体的文化知识,而是人生的方向。

那弟弟刚不来呀    时而在后是一种支持,求学对于孩子而言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知识难度的增加、家长的殷切希望、同学之间的激烈竞争、考试的应接不暇,让学习压力一直如影随形。孩子们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他们可能会发脾气,可能会叛逆。这时,观音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她首先鼓认励孩子要想成功,必须要走信心。厌学情绪的背后隐藏的其实是“害怕”学习的心里,他们害怕失败,这让他们对学习望而却步,所以他们需要的是勇气和信心,如果家长不明白孩子的心里处境,可能错误的选择责怪的方式,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者也责备自己,陷入更深的恐惧之中。如果我们的父母也能尝试排除孩子的后顾之忧“只要你努力,不管考试成绩如何,我们都会支持你。”相信对孩子是会产生很大激励作用的

        时而在左右,陪在孩子左右,意味着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间,也意味着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悟空在西行路上的磨难无一能免,观音纵使神通广大,也无能为力,但她却不急躁,也不焦虑,因为他知道,这时悟空成才的必经之路。有些家长不太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尤其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爆发,会喜欢奇装异服,会萌生脱离父母的念头会刻意在群体内变得与众不同,这些父母眼里的“叛逆”却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必经过程。如果父母强行要“驯服”青春期的孩子,亲自冲突将会迅猛升级,家长与孩子也会两败俱伤。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尊重发展规律,其实在孩子左右“无为”未必是一件坏事。

        时而在前,时而在后,时而在左右,意味着父母既不表现出过分的关注,同时也不会冷落孩子,在陪伴他的时候才能做到张弛有度。父母可以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调节在孩子身边的位置,在前面引领,在后面推动,在左右陪伴与等待,找对位置,才能做到呵护有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