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儿童认知世界的重要渠道。
人认知世界一般有两种方法,其一是直接经验,即亲自用自己的感观去感受整个世界;其二是间接经验,即借助书籍、电视、网络甚至口口相传,学习他人的经验。
而对于儿童来说,受其身体发育的限制,他们能够依靠自己所感受到的世界太过于狭小,有的甚至仅限于自己的家。因此,儿童认知世界的方式,更多的是依赖于间接经验,而阅读正是其中的重要渠道之一。
当然,并不是“唯一”的渠道,但比起其他方式,阅读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儿童文学多以简单的句型和语法构成,儿童可以在听故事的同时,耳濡目染地提升语感。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时常能见到“是否有阅读习惯”对于学龄儿童的影响,没有阅读习惯甚至不喜欢阅读的孩子,在写作时会更多的使用口语化语言和方言,在他们的认知中这样的表达是“习以为常”的,一旦形成习惯要纠正过来真的需要下一番功夫。
在儿童尚未识字前,最好不要用机器替代父母亲自读故事。现在很多双职工家庭父母很忙,但再忙也请定期抽空来为孩子读故事,除了“阅读”方面的学习之外,这也是家长和孩子相互沟通交流的好机会。另外若果父母只是单纯地“朗读”,那么就和故事机器人无异。之所以强调父母阅读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父母也能即使了解孩子的心智成长情况,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认知。
相对于电视网络上的音画信息,书本上多是以文字作为信息的载体。在看电视时,都是信息都是直观地传递给儿童,儿童是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而在接受单纯的文字信息时,儿童的大脑也在实时地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加工,这也是在锻炼大脑的想象能力。
很多家长都在向我咨询,孩子应该读什么书。我的回答向来都是:没有什么书是必须或应该读的,一切都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家长只需要把控书的内容即可。特别是针对本来就不喜欢阅读的孩子,强行安排阅读任务会造成他们的反感,倒不如从他们感兴趣的书入手,故事、历史、科普、图鉴都可以,不要在意“能学到什么”而是要喜欢上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要随时与他们交流读书心得,这么做不是为了“检查”而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不是在孤独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