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八 子孙饺子
据说南方有些地方,隔一条河,一座山,甚至一条街道,方言都有很大差异,都听得不太明白。
有些地方的风俗习惯,也一样千差万别。
张家老五结婚了,婚礼在农村婆婆家举行。离市里也就二十公里左右,可是,为什么就这么远的距离,在婚礼吃子孙饺子的习俗上,会有这么不同呢?
在我的老家,结婚包子孙饺子,从和面,拌馅儿,到包等一系列流程,都要选定一个“命好”的妇女完成。什么是“命好”呢?就是本人性格文淑,人品贤良,长相端正,还有就是父母公婆健在,儿女双全。就是老辈人讲的“全命人”。
即将要做婆婆的人,都是非常谨慎而且严肃的挑选这位最佳人选,并且全程监督,不让任何闲杂人等随意插手,因为这里面是一个母亲,对儿子未来的希望与寄托。
无论包的人,还是监督的人,还有围观的人,都是满嘴的金玉良言,满满的祝福,没有人在子孙饺子这件事上,敢开半句玩笑,或者有一丝马虎。
子孙饺子个数,是按着一对新人的岁数和,再加上天一对,地一对,公一对,婆一对,也就是岁数和再加上八个。
“坐福”后,新娘子还没下地前,新郎和小舅子一起吃,吃得越多越好,寓意子孙满堂,多子多孙多福。有的地方,也有新郎在拜完天地后,自己脚踩锅台,自己吃的。
子孙饺子的馅儿拌的非常精心细致,肉啊,佐料都有厨艺精湛之人指点。面和得软硬适中,饺子很小,适合一口一个,包的个个均匀,样子端正好看。整个过程摆弄得像制作艺术品,小心翼翼。
老五结婚的子孙饺子,包的就比较随意,而且还有着几分胡闹,或者说像是整蛊新郎的感觉。
也是在“坐福”后,但要现场现包,而且指定送亲的姑娘们包。拿来一块肉,在菜板上现切小块,包多少个就切多少块,面和好后,根据肉块擀皮。也没有佐料,没有咸淡。不像我老家肉馅儿都弄得很精心。
个数一样是新人岁数和加上八个。
我们几个姑娘,当时嘻嘻哈哈地包着,肉块也不均匀。我觉得很是荒唐,我当时还寻思,这能好吃吗?这规矩是什么人定的,难道是为了折磨新郎的吗?面里包这么没有滋味儿的肉疙瘩,不尝都知道有多难以下咽。
按说子孙饺子,应该是长辈,特别是男方家里,对开枝散叶,子孙满堂的一种寄望。任何寄予希望的事情,都应该是十分严肃的,都应该做的认真考究,吃得越多越好,吃得越顺畅越好。怎么能这么随意,而且还很荒唐呢?
我想,这奇怪的风俗不知什么人定下来的,一定是一个对新郎不是有仇,就是有怨的人,可为什么至今没人改变它,而且竟然还能这样传下来呢?
而且几个姑娘家会做什么,都不常和面,面又没有醒的时间,这样匆忙包成的饺子,煮出来会是什么样?如果煮破了,看着难道不心塞吗?白瞎了这么好的寓意。
记得当时包的时候,新郎的妹妹,因为我们几个嘻嘻哈哈的,还很不满意,说肉切得不均匀怎么吃啊,可那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老五可能经历过这种事,她当时也一样笑嘻嘻地看着我们。老六和老七更是摆出了小姨子戏弄姐夫的架势,我和褚乐乐第一次见识这种事,还有一屋子人围观,大家都嘻嘻哈哈的见怪不怪。
据说我国古代婚俗就有吃子孙饺子,现在某些地区仍然保留,新娘子在男家举行婚礼的早上吃。吃的时候,一群孩子在窗外问:“生不生?”娶亲太太或新郎答:“生!”。这叫“讨口彩”,是生孩子的吉兆。
多年以后,我帮侄子装修房子,遇见了张家老五,她现在在装修公司是油工。
她都有孙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