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本地有个老木匠师傅,被一朋友介绍到他隔了几个乡的“崽亲家”家里去作“棺材”。
但到主家后,主人先拿出几根短木头,请他先作个“泼勺”(本地方言),浇粪浇菜用的木制圆瓢桶形工具,可能是先看看他手艺。
(此处就此加以说明:以前在本地,木匠师傅分几种即“大木”,小木,圆木,学术有专功,大木专建房作门窗房梁棺材等大件为主,小木作具衣柜桌椅板凳为主,圆木即作但凡圆形如盆桶之类用具为主)。
而该主人叫该师傅作的这个是属“圆木”,他没作过,非本行,但又显能,怕丢“老师傅”名声,不事先说明。
因此他拿着这几根短木头,想了大半个上午,才开始动手,到下午快收工时虽作了出来,但因非专业,样子质量可能不可恭维,引起主人大不悦。
但主人不露脸色,反先夸他作得快,而这师傅被夸得忘乎所以,还自鸣得意回答主人说:“还真是,你看我上午几根圆木,下午一个泼勺,还行吧”。
该主人马上提出说:“我这材料不算钱,伙食不算钱,我打算把你今天作的这个泼勺把你当工钱送给你算了,请你吃完晚饭带回家”,因可能怀疑这老木匠技术不好,连棺材(才是老木匠专业)都不要他作了。
而这老师傅却还不识相接着说:“那就少了”,被主人赶出,成为大笑话。
个人对此感言: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每个人本应有自知之明,才能扬长避短,不作自己不擅长之事。
如该老木匠作“大木”的技术,在当地本非常专业有名,是个能手,但得赞多了,有此自不量技,虽勉强制作出来,肯定不如专业快和难以显示自己专业水平。
因此事先若跟主家说明,和不吹牛,或不致无功而返,成为笑话,出了臭名,从此连本地都因此以为他已老糊涂,不再请他。终落得个身败名裂。
而现代人爱对权贵有意奉承,让他们自以为真了不起,得意忘了形,事事以为能,多成“假里手”(能人),外行指导内行多的是,实害人不利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其次家长自己都爱对小孩胡夸乱赞,什么你好聪明,你好棒,如此越夸或会让孩子盲目自信,自以为真了不起。
其后或会让孩子发现在学习和能力方面并非那样聪明,事事能作好,聪明能干比他多的是,会渐失自信,然后便剩自卑,总之对之后孩子成长很不利。
若父母没有奢求,知子莫若父母,知道“天生我才必有用”,善于发现孩子优点长处加以培养,才会有教无类。
让孩子各显其能,各展所长,必成社会有用之材,在力所能力之面不失自信才能学好学习适合自己的专业技术,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这样才能更好发挥能力水平。
在任何国家,社会,时代,只要其在某一方有特别技能,都能立不败之地。父母就可不为难保儿百年犯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