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这是一首殷先生写的七律,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年轻的时候一到各种节日就比较喜欢瞎折腾,图个穷乐呵,但是老了以后特么的折腾不起来了。可是感慨却多了。不愿意按照传统的习俗过端午了,就喝点小酒吃个花生米,祈祷平平安安的就得了。但看着丝丝白发爬上额头,心里挺难受的,看着火红的石榴花,艳丽的似锦缎一样,开的一年比一年好,这差距太大了。在看看从古至今的圣人还是闲人,其实都一样的,就好像齐白石和清洁工是一样一样的一样儿,没啥区别。因为岁月是一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谁都逃不过去时间流逝带来的蜡炬成灰。齐白石也好,清洁工也罢,谁默默无闻,谁永垂不朽咱就不知道了。
大白话翻译一下权当是扯犊子了,其实是想嬉皮一点点,抚慰一下内心的一点小忧伤,因为第三句的“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有点戳心。
这要从上周末回家探望父母说起,年初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的目标,但为了做的更好,又自己额外定了一个更高的目标。所以业绩压力比较大,一直出差接洽业务谈合作谈渠道,也没时间回家探望父母,五一小长假也没回去。上周日正好挤出一天赶紧回去看他们。因为马上母亲节了,接着就是端午节,我又要出差,这两个节日期间,我都不知道会在哪个省,也不知道能不能回来探望他们。
上一次探望他们已经有2个多月余了,回来之前打过电话,他们知道我要回去,所以见到我和我儿子的时候,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中,能深深的感觉到他们是格外的开心。我妈妈和面要给我和我儿子包饺子,可我儿子非要吃饼,其实我也想吃,但是没好意思说。可我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还是把刚和好的饺子面放下了,重新和面烙饼。一种幸福感瞬间从心底升起,可能也只有在父母面前可以稍微任性一点点。
小黑、小白、小猫咪以及我和我儿子正玩耍的不亦乐乎的时候,四菜一汤外加油亮亮的饼已经好了,尤其是饼格外的抢眼,这让我和我儿子都胃口大开,甩开腮帮子一顿"造"。因为开车,不能陪着我爸爸喝酒。所以很快就吃饱了,于是陪着我爸爸妈妈聊天,扯闲篇。
说话之余,仔细端详了一下他们,的确又见老了,但他们当年真的是蛮养眼的,比如帅气我的父亲,当年一身戎装,笔直的腰杆,浓眉大眼并且干净利落,军人的素质和风范,霸气侧漏。也或者我的母亲,一脸的质朴与祥和,善良贤惠,看谁都是好人。可今年的父亲发白又多了几许,妈妈原来黑亮的发丝,明显多了很多青丝,尤其是两鬓斑白。再看看窗外院子里的月季,开的正艳,微风拂过,轻轻的摇曳着,和父母年迈佝偻的身子形成了巨大的对比,所以看到“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这句真的好戳心。
我点燃一支烟,在吞云吐雾中慢慢的把戳心的情绪隐藏起来,收回心神饶有兴致的听父亲说阴阳平衡、辨证施治、身体其实也是一个小世界、一个好的中医也许能治理一个国家,但一个管理者却一定做不了中医。听着母亲说饭要吃好、就好少喝、早睡早起、别压力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