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士比亚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两个故事吧
一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
老婆婆笑呵呵地说: “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二
闻名世界的美国石油巨头洛克菲勒,原来只是一家石油公司的小职员。而且,他所做的工作是最低档的、最机械、最没有创造性的巡视并确认储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
作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经常与油罐打交道。一次,他发现工人用锡焊封油罐时,一般都加40滴焊锡。他认为还有节约的可能,便建议工人在焊缝时加38滴焊锡,但结果并不理想,导致油罐漏油。工人们又经过反复实践,发现加39滴焊锡就能把油罐封住。于是,在焊缝时改原来的40滴为39滴。
这么一个小小的节约,在大多数人眼里这算不了什么,可是洛克菲勒却非常高兴。通过这件事情的启发,洛克菲勒又认为装石油的木桶上的铁箍没有必要那么厚,完全可以节约一点儿原材料。所以,他又派人进行了实验,想少用几英寸铁箍,看木桶的坚固性会不会降低。结果,在这一项目上洛克菲勒又有了发现,再一次降低了生产成本。
他每天都要上千次地注视着这种作业,注视到眼睛都快长茧子了,真是枯燥至极。这项工作如果是别人来做,要不就会很快跳槽,要不就可能一直做到老死在机器旁边。细心的洛克菲勒却因这项工作成了大富翁。
是的,这两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最后,用古人的智慧与你共勉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
古代的一幅对联:“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