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吃一堑长一智,但面对个人成长,我们总是不能一蹴而就,立马将“堑”变成“智”。
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善于内醒的人,简书中爱读书、爱写作的家人尤甚,我厚着脸皮也算其中一员。
不知道有没有跟我一样“爱乱想”的人,生活稍微遇到些波折、刺激,立即就盘旋在脑子里挥不去了,吃饭会想、读书会想、睡觉会想、连开车时也会想。就比如说:吵架当场吵不赢,那个气啊,一直可以影响几天的心情。
当然,我等“读书人”,也会像曾国藩一样内醒,我不会任由“爱乱想”控制我的大脑,每次大脑胡思乱想,我就打断,并寻找解决之法,如转化念头:“过去的事可以算作不存在的事,当下才算”、“让不重要的人影响自己,不值得”、“不要内耗”等等。
有时,自己能说服自己,能放下,以为自己成功打败了“胡思乱想”。
但是,到下一次,吵架仍然没表现好才知道,原来自己还需要继续“修炼”。
再比如寻找内心安宁,追求幸福一事。
这应该是每个人都要去面对,都要去“修行”的。毕竟,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我等读书人都明白,外在的娱乐、刷手机啊、抽烟、喝酒及蹦迪啊,都不能让一个人真正的快乐,一个人快乐幸福与否,主要是和生活习惯及内心安宁有关,更多的是自己如何说服自己接受这生存本就快乐的逻辑。
前段时间,我因为读《不合理的快乐》,接受了书中“生存本身就是极快乐的事,我们只需将这个背景重新搬回舞台中央就好”。
那段时间,我那个快乐啊,看到路边的树我都能与他们共情,格外珍惜自己遇到的每个人或景。
那种快乐,这前半辈子都未曾体会。
再后来,我心里又被琐事扰乱,特别是看着缩水的股票账户,我又开始将这个概念淡淡遗忘,生活又开始凌乱起来。
前不久,我又读到《反内卷》中的一个视角2:过程本就赋予生活意义。
我的逻辑突然又能自洽了,原来不管自己生活中遇到什么,不管是快乐或痛苦,无论成功和失败,都是赚的,过程越坎坷,生命就一趟旅行我就收获更多。
突然,我又勇了!
当然,有一天,我又会陷入痛苦的泥潭,但是,已经一次比一次轻。
我坚信成长的反复说明,我们的成长是个曲线上升的过程,有起伏,但终归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