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藤周作的《深河》,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小说,读时做了四千字的读书笔记,现在整理成一篇完整的读后感。如果刚好你也看过,欢迎在评论一起讨论~
他无佳形美容,
我们看见他的时候,
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他。
他被藐视,被人厌弃,
多受痛苦,常经忧患。
他被藐视,
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
我们也不尊重他。
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愁,
背负我们的痛苦。
——《圣经》
人间之河
文 | 半夏
我是个无神论者,不信佛不信神不信任何宗教,总觉得那是一部分人捏造出来约束控制另一部分人的。因为人是群体性动物,需要某种精神上的共通性来作为纽带。在此之前,我从不认为这根纽带真有着那么巨大的力量。
这是一群人的故事。一群心性各异、信仰不同,身负各自的心灵重负的人组成一个旅行团,前往印度恒河。有寻找死去妻子转世线索的矶边;曾在二战时期作为士兵走过缅甸“死亡之路”,想为死去的战友做法事的木口;专写以狗和鸟为主角的童话故事的作家沼田;曾试图用自己的魅力让神甫放弃信仰,觉得自己爱已枯竭的美津子……
这群人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津子。和所有带着目的前往恒河的同伴不同,她说:“我自己也不明白。在这瓦拉纳西,有我学生时代的朋友,我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或许寻找他是我的目的之一。”那个“学生时代的朋友”叫大津——一个始终坚信“洋葱”无处不在,始终模仿“洋葱”施以仁爱,却被世人排挤,为所有人不齿的愚蠢可怜的神甫。
美津子也曾一次又一次厌恶、嫌弃大津。一开始去诱惑大津不过是在同伴的怂恿下去捉弄他,她瞧不起呆板正经、一心虔诚的他,她想把他从那个“既丑又无尊严”的男子那里抢过来。她成功了,满足感像退潮,很快消失。她将他抛弃。
可是,她却又在不知不觉中追寻大津的脚步。听说他在里昂的修道院,她在度蜜月时独自去见他;听说他去了瓦拉纳西,她便鬼使神差地去了。
在那里,她见到了忍受着疾病和疼痛,用萎缩的乳房喂小孩的查姆达女神;见到了包容一切尸体尸灰和活人沐浴的恒河;见到了像破布一样蹲在路旁角落里喘息等待死亡来临,把葬身恒河当成最后希望而摸索到了这座城市的人……
她终于又见到了大津——他在瓦拉纳西城的各个角落里寻找即将死去的人,将他们背往恒河,就像“洋葱”背着十字架登上死亡之丘。
她依然倔强地反驳大津心中无处不在的“洋葱”,却又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清净与污秽、神圣与猥亵、慈悲与残酷混合共存的印度教世界。
他们在印度期间,印度之母英迪拉·甘地总理遇刺,憎恨在四处蔓延,到处有流血事件,到处有战事。美津子心想:如果洋葱活在现在,对彼此憎恨的世界,丝毫发挥不了作用。可她却又不由自主地回想起曾在大津祷告的教堂里看到的那段《圣经》里的文字。
他无佳形美容,
我们看见他的时候,
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他。
他被藐视,被人厌弃,
多受痛苦,常经忧患。
他被藐视,
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
我们也不尊重他。
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愁,
背负我们的痛苦。
她又想到了被世人排挤、被自己嫌弃的大津,她想到了忍受着疾病和疼痛、用萎缩的乳房喂小孩的查姆达女神,她双眼湿润了。她穿上纱丽,像印度教徒一样泡在生与死共存的恒河里,不知道对谁祈祷,“河流包容他们,依旧流淌。人间之河,人间深河的悲哀。我也在其中。”
最初的不屑在这里一一瓦解,这一刻,她终于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追寻的是什么,其实就是她曾经所藐视并舍弃的“洋葱”,那巨大永恒的爱。
其实她从未真正舍弃,她会主动去医院做义工,会主动留下照顾突然发病的木口,会不由自主地追随大津的脚步。只是,她也从未真正拥有,大津的生活方式、他的执着态度对她来说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映照得自己那么不堪。所以,她才总对大津表现出不屑甚至厌恶。
小说最末,从领队江波的口中说出了大津的结局——目前陷于危笃。行文至此,戛然而止。这一刻,无佳形美容、多受痛苦、常经忧患的“洋葱”,忍受着疾病和疼痛,用萎缩的乳房喂小孩的查姆达女神,包容一切尸体尸灰和活人沐浴的恒河,一瞬间重叠在一起,融合成同一个形象——大津。“各种各样的宗教,它们从不同的道路聚集到同一地点,只要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地,即使我们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也无妨。”所谓的“同样的目的地”,便是爱,如“洋葱”、如查姆达女神、如恒河、如大津一样包容世间一切美好与丑恶的爱。可他——目前陷于危笃。
在如今这个“爱”已被用滥了的时代,有多少人是像美津子一样地活着,缺乏爱,渴望爱,又背弃爱。诚如大津所言:“现代世界,最欠缺的是爱,谁都不相信的是爱,受人嘲笑的也是爱。”愚蠢可怜的,真的是大津吗?他承受的,只是身体与物质上的痛苦,而更多的人,穷极一生都在忍受精神上的深深的痛苦。
人间之河,我们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