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第一眼看到家明,很抢眼:衣着时尚,气质典雅。等她坐下喝水时,我才发现她眉头紧锁,一些深重的茫然与无奈挂在眼梢。
原来这种茫然与无奈因女儿萌萌而起,家明的女儿萌萌,今年16岁,正在一所重点高中就读。
旁人看来,家明家境优越,夫妻关系良好,女儿又这么争气,是很幸福的一家人。可我面前的家明,明显笼在一片愁云惨雾中。
“我怀疑萌萌患了情感冷漠症”,家明一开口便直奔主题,语气焦虑:“我们夫妻工作很忙,但不管再忙,也时刻惦记着萌萌,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
我出差了,一定会给她留下几百元钱,生怕她饿着;她从来不做家务,不怕你笑话,长到这么大,连煮饭也没做过一次;放学回家,我总是把牛奶和拖鞋递到她手上;她要手机,我马上给她买最新款的。
这些我还不是很在意,我生气的是,即使我跟她爸爸忙得一身的汗,连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她却无动于地衷坐在客厅或者房间玩电脑和手机,或者把脏衣服一扔,出去跟同学玩;我心寒的是,我对她付出这么多,有时想让她帮一下忙,她却推三阻四,爱理不理,似乎觉得爸爸妈妈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一点感激和体谅,我很难理解她为什么这么冷漠和懒惰?早知道她今天是这个样子,当初还不如不生她,免得把我气得少活好几年!”
“我真的很累很累,工作让我身体累,可萌萌却从心里让我累,我现在只要一看到她就心烦!”家明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
分析建议:
现代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由此,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很多家庭对孩子百般照顾,好吃、好玩的留给孩子,辛苦、累的留给自己,而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缺乏分享、缺乏挫折、缺乏感恩,导致孩子冷漠懒惰便显然而见。
正是由于家庭的过度呵护,父母把孩子当成皇帝来侍候,孩子能够做的事情,全部包办了;而孩子也习惯了把父母当成提款机或佣人来看待,久而久之,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直到有一天,当父母觉悟,开始对孩子有所要求的时候,孩子便很纳闷:怎么平时啥都不让我干的父母居然要我做家务?父母更不解的是:孩子都这么大了,怎么还不能理解和分担父母的辛苦呢?
其实,正是父母的这种教养方式替代了孩子的自我成长。孩子本来可以通过做家务、分享、感恩以及当要求不能及时满足时的处理等等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可是,家明夫妻却剥夺了孩子承担事情和培养感恩的能力,这必然导致亲子沟通的阻塞。
解决孩子冷漠懒惰的问题,其实并不难。首先,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定不能缺乏感恩教育。虽然父母之爱是无私的,可是在适当的时候,父母要向孩子推销长辈的辛苦,培养孩子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不让孩子承担任何事,又怎么能够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敬爱之情呢?
所以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尝试带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让孩子观察到父母的工作过程;家庭里有些事情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商量和讨论,认真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家长有事不在家,要信任孩子的独立能力,鼓励孩子在有限的金钱下自主安排自己好自己的生活等等;甚至家长也可以适当制造机会来体验一下被孩子关心和照顾的感觉:“萌萌,妈妈(爸爸)今天很累了,没法做饭”,或者告诉孩子“妈妈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头很晕”等等,让孩子学会操心和关心他人。
其次,要学会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对孩子“有求必应”容易造成这样一种心理:认为所有得到的东西都是顺理成章的,父母给予也是理所当然的,长期习得这样的行为,孩子不但很难有感激的心态,还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我想要什么,做什么,父母一定要答应我。这种心理会使孩子缺乏责任感和延迟满足的能力,导致意志薄弱,控制力较差,不能忍受外来的任何约束。有些父母不忍心拒绝孩子的任何要求,或者认为拒绝会失去孩子的爱,其实真正的爱不是一味满足和顺从,而是能否促进孩子掌握学习的能力,可以立足社会的本领,可以与他人良好相处的个性。
假如,今天的父母不能拒绝孩子,不能培养孩子体验他们感受的能力,那么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拒绝他!
案例启示:
现代家庭以孩子为中心的教养模式,极易造成孩子冷漠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再加上家长过度照顾,又极易使孩子滋生依赖心理进而产生懒惰行为。所以这就警示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孩子形成与他人分享的习惯,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尽量让孩子自己来完成,避免替代孩子成长,因为父母终将不能代替孩子承担挫折,更不能代替孩子体验人生。
成长,要从挫折和劳动中获得的,痛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