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论语》1.2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一〈学而〉》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1.2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有若(前518—约前450年),字子有,孔子弟子。《论语》中,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有若称曾子、有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是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记载,孔子去世后,众弟子因有若状似孔子,相与共立为师,后因有若不能解答弟子的疑问而被赶下师位。
(2)孝弟:孝,善事父母,孝顺。弟(tì)同“悌”,敬爱兄长。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孝弟是儒家所提倡的两个基本伦理规范。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xiǎn):少的意思。
(5)未之有也:“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此处指孔子提倡的仁道。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自译】
有若先生说:“本身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反而容易触犯上级的人,少啊;不容易触犯上级,反而容易造反生乱的人,是没有的。上位之人要致力于做人做事的根本,根本建立了大道自然就产生了。为人之本的孝悌,应该就是仁的根本吧?”
【感悟】
有若先生的这段话应该是说给统治阶级的罢。虽然现在看来,孝悌作为仁的根基显得那样单薄,可是放在三千年前的周朝,是嫡长子继承天子之位,庶子们则分封为诸侯,历代诸侯国的国主们与周天子原本就是一个姬姓繁衍的亲戚关系,所以孔丘先生告诉这些头头脑脑们,大家都是兄弟,应该相亲相爱,这样大家才能一团和气,长治久安。可是,历史告诉我们,别说经过几百年稀释已经清淡如水的列国亲情,就是血脉相连的父子尚且在权利面前杀红了眼睛,所以,无论孔丘先生如何呐喊,战国时代的车轮依旧不可阻挡地呼啸而来。虽然仁术最终没有遏制住统治阶级的利益厮杀,但统治者们却看到了可拿来统治下层百姓的思想利器。家天下的政权结构自然要把人伦的孝悌升华到政治的忠义,于是历朝历代以孝治天下的幌子就显得格外鲜亮。即便如此,以孝悌为本的仁道,反映了最广大、最根本的人性,是儒家弥足珍贵的传世经典。
【后记】
记得是看《黄昏的清兵卫》之类的电影,里面的日本小学生竟然背诵着《论语》,可自己几十年来竟然没有完整地读过哪怕一遍,想来不禁汗颜。
槐榆柳
2016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