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过一片博客《不门当户对的婚姻才是爱情的坟墓》对博客里讲述的东西我还不敢苟同,但是如果这篇博客只针对那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来阐明作者的观点我觉得可以理解,但不支持。而对更加广袤辽阔的地方特别是经济属于发展中的地区来说,这篇博客就有些以点概面了,让人贻笑大方。私下猜想或许作者以前瞻性的观点来设想未来的中国人的爱情观,那要是这样我们只能笑纳了。
爱情是什么?我说不清楚,反正无数的电视剧和书本中永远不会缺少的主题,说好听些就是你要经历它然后就是许多纠缠不清让你欢喜让你忧的话题。一言以闭之,爱情就是白天让您笑晚上会让你哭的那种摸不着,抓不住的只能感受到它的存在的东西。
听过去的人说婚姻讲究要门当户对,这样的婚姻才会幸福,甚至有读者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来论述门当户对的婚姻的益处:思想和精神上,学识学历上,三观上,两个人心理、事业的成长速度以及个人的经济实力上等都要门当户对。
别说持有这观点的人还不少,就连19世纪英国伟大的作家夏洛特.勃朗蒂也未卜先知的在《简爱》里支持这种观点:“爱是一场博弈,必须保持永远与对方不分伯仲、势均力敌,才能长此以往地相依相息。因为过强的对手让人疲惫,太弱的对手令人厌倦。”
其实,在我看来,门当户对也好,门不当互不对也罢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两个人在一起的感觉。两个人见面一点都没有感觉还谈什么爱情,没有爱情能有长久直说?相信每个人身边都能找到那些在你眼里不般配甚至根本就认为不长久的婚姻,也会发现那些你认为的门当户对的婚姻。对别人的婚姻我们无权评判,别人在怎么不般配现在不是也生活在一起,也是一个完整的家吗?
门不当户不对的两个人该不该结婚?看惯了身边许多类似父辈一样“门不当户不对”的家庭更加觉得传统思维早该摒弃了。这些平凡的家庭尽管有争吵,有烦恼甚至冷战,但根本不影响家庭的和睦恩爱,恩爱的家庭哪有不吵架的家庭?有时候吵架更加折射出家庭的温暖。
热恋中的两个人能经历爱情的长跑,能跨过恋爱期间暴露出的各种隐私和愿意接受对方的一切而谈婚论嫁,“门当户对”的观点也不会是横亘在婚姻面前遥不可及的银河吧?就算年轻人急于秦晋之美,他们的父母至少也会提醒一二吧!在说了,现在什么社会呀,现在的年轻人远比他们的父辈要成熟智慧和现实,他们中有些人即会以传统的学历,收入和个人品行来考虑,也会关注在多元化的社会下个人发展潜质和平台,以及创造性等品质。
当然还有一些人两个人条件相悬殊,只是其中一方多金(主要是男方)女方也会考虑下嫁的,在她眼里,男人有钱自己可以少奋斗几十年,至于男方的品行不是主要因素,有钱就是一俊遮百丑。至于以后,那是以后的问题,和结婚无关。
跨种族、跨地域、跨国籍的婚姻都比比皆是,这些个封建残余思想“门当户对”是早应该摒弃的旧习。
如果按门当户对的观念来,名满天下的胡适先生的婚姻就是悲剧。1917年,胡适回到家乡与13年前订婚的临村姑娘江冬秀完婚。从此,两人终生相伴。林语堂说他“胡适大名垂宇宙,小脚太太亦随之”,算是对胡适婚姻的赞美。
胡适即使在留学多年之后,仍然遵照母亲意愿,回乡与比自己大一岁、从未见过面的小脚女子江冬秀结婚。并且,在几次爱与被受的泥潭中努力自拔,一直与发妻保持良好的关系。
江冬秀具备徽州女人的优良品质,她勤劳、朴实、贤惠、宽容、,懂得相夫教子。胡适也从她的身上看到了母亲的影子,也就接纳了她。婚后的日子既平淡又现实。
胡适被誉为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江冬秀长相平平,太平平了,一个矮胖的圆脸乡下女子,额头比胡适还宽广,像所有的乡下旧式女子一样,她把头发干干净净地梳到脑后,眉眼里未见含情之态,却也有一种依偎着丈夫的淡定。
作为一个女人,江冬秀不仅是一个相当优秀的妻子,也是一个挺不容易的妻子。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对这个相貌平平的乡下旧式小脚女子,甚至对她的凶悍与泼辣,也会多几分理性的宽容——这也正是胡适博士一生践行的精神。
前不久再次重温《新东方列车谋杀案》这部电影,里面有句台词一直忘记不了:“通过这起案子我意识到,正义的天平,未必永远都能保持平衡,而这也让我头一次学会了,去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平衡,车上没有杀人犯,只有需要重生的人。”
社会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习惯去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平衡。世界上没有愚蠢的人,只有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人。用欣然的眼光看待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用辨析的心去甄别这个世界的美丑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