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语文学习,最常面对的就是背诵和写作文,而对这两项小妮都有些发怵,所以语文成绩一直也不上不下。
那天又要背诵课文,看着长长的几段,小妮撅着嘴,一脸不高兴,“妈妈,这么多,我觉得我一定背不出来,我讨厌背课文!”,一边说一边东翻翻、西看看,迟迟不愿开始。
“一定背不出来”听到小妮这样的自我判定,再看小妮毫无着手做的迹象,心里不由有些不舒服。“不能拿背不出当不想背的借口”、“又没有太多,没做怎么就觉得不行呢,别人行你怎么不行”、“小家伙就是有些逃避困难,不愿付诸努力”、“背诵是基本功,基本功都不练好怎么学得好”、“已经不早了,再磨叽要做到什么时候”……无数反对意见噼里啪啦地在脑中弹屏出来。
对于每天层出不穷的孩子状况,要做到始终微笑面对、淡然处之绝对是高难度的事,有时觉得若能得此,便跟修得佛心差不多了。对于普通人的自己或者大多数父母,在那股恨不得立马给孩子洗脑讲道理、把思想拨乱反正的冲动前最好先来了“静默三秒禅”,控制自己先不发表意见。因为一旦开口估计就会喷涌而出如涛涛江水把小朋友给淹了。
“你有碰到过别人觉得很容易而自己觉得很难的事吗?”、“你有过一些应该做却拖延迟迟不愿做的事吗?”,三秒禅后问个让自己进一步冷静的问题。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上想是件非常难的事,需要更多内修和训练,记得蒋勋说过设身处地是爱的基础,也是一种非功利的状态,人都是自我中心的,这样的“非功利”有着反人性的要求,着实很不容易。如果无法完全把自己当成对方,那就问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同样状况的问题,也有一定设身处地的作用。为人父母做容易犯的问题是自己都常常做不到的事,却要求孩子严格做到。
总算可以冷静些重新看待小妮的状况了,暗暗思量怎么帮她摆脱背诵上的畏难情绪。要不推她来一次背诵的英雄之旅,我想我可以试试。
“小妮,确实有好几段,一下子全背确实有些不容易,不过妈妈好像记得你那时听原版索菲亚没多少次就可以把大段大段的台词背出来了,妈妈可根本没你这个能力,英文可以,中文会不会更容易,你可以试试看啊?”发出召唤,并让小妮找回曾经的成功感觉,让她相信自己具备英雄素质。
“那个比较容易,有故事啊,有对话有歌曲啊,我比较喜欢。这个又不是。”对冒险拒绝或抵触,英雄在成为英雄前都是平凡人,对自己的能力常常无比怀疑,并对未知世界充满畏惧。
“对哦,你那时背是又唱又跳的,还模仿不同人的声音语气,要不你背这篇课文也试试,里面也有燕子、细雨、草啊、花啊的,你就边背边表演,就像妈妈这样”。马上摆出柳树超级婀娜的身姿,“身教大于言传”,先演一个。英雄有时需要鼓励或略微点拨,才能发现自身武器或法力的威力。
“妈,你那是婀娜多姿?哈,你要笑死我啊。”作为小妮妈妈,最让小家伙喜欢的不是什么学问啊、耐心啊,而是搞笑。看到小妮已经笑得快站不住了,有了新主意。
“要不你集导演、编剧、旁白和主角于一身,边背边演,妈妈嘛,演演配角,什么小花小草电线杆啊什么的,你怎么背,我怎么演,来台舞台大剧咋样?”赋予英雄更多的能力信任和角色,甚至有时需要踹他一脚,推他成为这场英雄之旅的主角。
“好啊,妈妈,主角小燕子也先给你演,我是导演,导演最重要,演员都要听导演的,你演错了,我就喊“咔、停,重来!”。小妮一本正经重新作了安排,进入英雄角色。
“好,妈妈一定会照你背的演,我们先从一小段,或者半段甚至一两句开始,你背对就启动了正确的表演程序,万一你背错话,我就会僵掉,然后‘扑通’掉到河里,你重新背对了,就能把我救起来,怎么样?”让英雄知道自己背负着他人的生家性命,能更有责任的出发 :)。
“好,我会努力背对。”看着小妮一脸坚毅的表情,仿佛看到了那种被英雄光芒笼罩的神圣感,哈哈,可爱的小英雄,你知道吗?我们已经一起开启背诵英雄之旅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小妮煞有其事、抑扬顿挫地背诵着课文,我这个独角戏演员极尽所能、极度夸张地表演着带剪刀尾的小燕子、蒙蒙细雨、微风、柔柳、花草,还有那电线杆。
碰到屡屡出错的地方,小妮有时也会有点烦躁生气,那就停下来,重新表演那些已经很熟练的内容,缓冲后再次切换到新内容,只是可怜我这妈数度“掉进河里”拼命挣扎呼救,数次被救起重生。慢慢地小妮自愿出演主角小燕子,边背边演,成为这场舞台剧中编导演三栖“明星”,妈妈嘛,自然是永远的最佳配角啦。(英雄必定经历各种考验、挫败,有时需要智取、以退为进。)
最后,课文背完了,我们两人也快笑趴下了。小妮后面来了句“好像课文也没我原来想的那样很难背嘛”,看来这场英雄之旅一定程度上帮助小英雄打败了心魔,做到了些自己觉得做不到的事。
无论是我们成人,还是孩子,克服一个个挑战其实都是一场场英雄之旅。经历英雄之旅的几个阶段:在平凡世界中被召唤——害怕、犹豫、拒绝——被助推——经历最痛苦阶段(最陡坡)——登顶——回归平凡世界(但已经有了成长)。英雄本都是平凡人,从平凡世界出来,经历了挑战和自我提升,再回归平凡世界,迎接下一轮召唤。
当孩子面临困难,单纯的共情鼓励讲道理如果不能奏效的时候,也许我们可以换个方法,帮助他走一走英雄之旅,让他看到自己可以做到的结果,从小小的、一点点的做到到最后累积达成目标,他便会生发出自己的力量。即使帮助,若能让他无以觉察下获得,而不是“看好了,你这样不对,我来教你”那样的高高在上,那是最好的。
孩子的英雄之旅实质就是创造孩子“自我效能感”的过程。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孩子是自信的,所以这个旅程,不一定必须得刻意艰苦,让孩子从跳一跳能够着的难度开始,一步步做到是增强“自我效能感”的合适方法。不是艰难让人有力量,而是有力量有自信使人能面对艰难。
让这样的旅程中,有些挑战、有点趣味,让孩子成为主角,我们只需做好那个隐身的“智者”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