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文与励志文似乎可以划上等号,所以也无怪乎听到“励志鸡汤”这种将两者并举的标签化名词。
所以也没有多少人勇于坦白自己喜欢“情感励志”类的文章,所以大家惯常说“来,喝了这碗鸡汤”。
但你有多久没认真读过文章了?有多久没看过书了?
1
“鸡汤”一词,你我都不可否认这个词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有时一篇自己非常有感触的文章被冠以“鸡汤”一词之后,自己也羞于承认文章的闪光之处。
不过,你我似乎更偏爱“毒鸡汤”这种反励志作品。比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人人都可以拿这句话消遣,但事实上,我们心里的确是“肯放弃”的人吗?
图一消遣,但却伤害到了真正努力的人,真正努力的自己。不管你愿不愿意,这种自我暗示留在了心里,潜移默化,如春日之苗,不见其长,而日有所长。
事实上,你并不缺励志,也本可以变得更好,但只是羞于表现,缺乏勇气而已。
2
标签化的弊病到底有多大?
河南人都普遍奸诈吗?上海人都很有钱吗?北京人都很有背景吗?狗都吃翔吗?蓝翔学挖掘机真的很好吗?显然不是。
处女座都很难相处吗?嗯,我考虑一下。可能一半一半吧。
事实上,由于先入为主的标签化印象,会让我们的判断或多或少的失实。就像“心灵鸡汤”这个词本应该有“心灵励志”这种更好的名称,本来至少有50%的好文章,但这个词至少能让90%的好文章变成烂文章。
3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人,第一个造出“心灵鸡汤”这个词的人也是勇敢的,他能够将一种自怨自艾的僵局打破。但第一个宣称鸡汤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人却被人们嘲弄。就像那些一开始觉得西红柿有毒而拒绝食用的人一样,就像即使自己是处女座也要跟着黑一把处女座的人一样。
事实上,吃不吃螃蟹都没什么所谓,喝不喝鸡汤也没什么所谓,吃不吃西红柿更没什么所谓。有所谓的是,你不敢去认识,便已经开始批判,就像别人没认识你就在批判你一样。
当我们在讨论“鸡汤”时,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讨论讨论鸡汤的做法,多久喝一次最补。
看官大人,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