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再三,终于还是决定去听听赵雷,今年最后一次live。
2016年12月3号,就在这之前的一天,我最敬佩的语文老师,二胎生了一对龙凤胎,牛得不行。我们约好去看她时,她兴致很好。两个新宝宝安安静静的睡。老师说,就这么小小的一个生命,慢慢就会长得你们这样高高大大,真是神奇。那天下午,我们聊了很多,我第一次与她老公能那样自然的聊天,从前我还是挺怕他。
生命的诞生能改变很多人,生命的长大也总改变着很多人和事。可赵雷竟说:“既然无法长大,那就不要学着别人去挣扎”。长大是件叫人挺挣扎的事,这想必大家都能认同。可现实是赵雷早也不是当初那个青涩的赵小雷了——他依然热情,依然诚恳,依然如胡同里吊儿郎当的青年,可是他也离我们有点远了。
我那天是实打实的被赵雷的人气给震惊了。早早的就排起的长龙,声势浩大的粉丝应援,还有整场的聒噪与合唱——这场室内的音乐会,如同室外音乐节一般狂欢。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最后都不是赵雷的歌,而是背后几个青年疯子般的呐喊——贯彻全场的“牛逼”“我要给你生猴子”“我给你睡”简直刺耳难堪。我想,这大概就是脑残粉的另一种了。从前呢我们总调侃“赵雷不红,天理难容”,现在天理都败给了我们。
赵雷是真的长大了,《无法长大》现场简直是撩妹神曲。雷子在台上唱一句,台下的迷妹就应一句。这奇奇怪怪的对话,是很有趣的。一场我原以为可安安静静听音乐的,还是我太低估了如今赵雷的号召力。这样看来,今年程璧和小娟,还是太“LOW”啊,那时很安静,那时主角还是音乐。今夜,主角全是赵雷了。
我当然还是很开心,雷子有今日的成就。努力的人理应被眷顾。所以苏说,新专辑里没几首歌好听了时,我还是楞了一下。我事后才想起,那天晚上十来首歌,几乎都是老歌,最能让人动容的依然是《吉姆餐厅》是《理想》是《我们的时光》是《成都》。我们深爱的那个赵雷,不知不觉间走的太快,我这半吊子迷弟有点跟不上了。而可怕的是我还不知道他已走的那样远。
我之所以爱赵雷,最初是听他一曲《鼓楼》。我对北京的印象其实很糟糕了。没去之前总说最爱北京了,等真去了才发现我还没能走进它,就要被那匆忙给打败。失望透顶。赵雷的鼓楼,不同于何勇的钟鼓楼。光前奏听来,就知道赵雷是个乖乖仔,“我是个沉默不语靠着墙壁晒太阳的过客”,这样平实的言语被赵雷唱进了歌里,他唱时,我又能想起些我在北京没能有过的经历——关于北平的记忆!
这就是赵雷的强大。他就是那个少年,胡同口里有点痞气的小北京,明明很善良却要抖抖狠。他心思细腻,却并非科班出身的音乐天才。专业上讲,他的曲有太多可改进的地方——太简单的旋律呀。词也是简单得令人发指。别人都在绞尽脑汁的堆砌华丽词藻的时候,他就用最“阳光”“错过站的公交”“垂柳”“白衬衣”“苍老的石桥”“青山”“海风椰树”这样谁也不会在意的东西来唱歌。用最随便可得的,直接的为我们描绘了种种“画”面。最是简单最见功底。
这让我想起唐诗里的绝句,只短短二十来字,足以让你有大天地!赵雷在这一点上比太多人做的好。因为他实在,他所唱所想都是你我能遇见的,听来自然倍感亲切。也许马頔一曲《南山南》能让你潸然泪下,但是那更多是少数人的矫情。马頔如很多歌手一样,总是轻飘飘名实不符,听着听着就腻味了。下一次再想起来听已不知猴年马月了。
赵雷我们还可以好好的听,只怕是,很难再安安静静的听live了。一个好的歌手,一首好曲,理应是可安静的可躁动的而不该是单调的情绪。我还想他是从前那个安安静静唱歌的孩子,不拿吉他就不会唱歌。他却真的长大了,成了赵雷。
或者说他本就是赵雷啊,赵小雷才是那个他虚构给我们的熊青年。
音乐散场后,忽然下起了小雨。人们四散走开,空气微凉——大概是还处在刚才的躁动中并未察觉。公车呼呼的过,有人还在那弹唱《南方姑娘》——从开场前他就在那唱《我们的时光》。我不知道当我们在里面聒噪时,他是不是在这里独独的弹唱了一夜。那人唱得好,也有路人上去自弹自唱的。我忽然想到,赵雷是否知道这冷雨夜中,有人在马路上唱他的歌,那样认真的,没几个听众。
我想,若是早几年,他会知道,他也许走过来说:“诺,我也唱一曲吧”。然后我想听《少年锦时》,我不想听《无法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