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刷知乎时,恰好翻看到@小约翰对“历史上有哪些「大力出悲剧」的产品?”的回答,按照文中的观念表达,淝水之战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苻坚道德感太强,对背叛者太过于宽容,导致在兵败这一导火索爆发后,众叛亲离,国灭身亡。
个人认为,这实则是苻坚被千年传承的儒家思想所误导,对人性的掌控不足所致。
“灭了前燕,把前燕的降将慕容垂放在身边重用,灭了羌族,把羌族大将姚长(草字头加一个长,图方便这么打了)当干儿子一样用,更绝的是,对待背叛过自己的人,苻坚一样采取怀柔政策,对待自己族内造反的贵族,也是能招降就招降,只要投降了还是好同志嘛,甚至有四次造反四次升官的,这等于是在鼓励手下人造反,反正打不过就投降接着当官,打赢了自己当老大,这没有本钱的买卖谁傻谁不干?”
古代君王的统治方式宏观来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内的“严”;二是对外的“扬”。
1.对内的“严”
由于人性的的本质都是利已、自私、懒惰等综合杂糅在一起,如果想要获得组织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即王朝的长治久安),就必须要采用严格的规章制度去约束这些人性的弱点,反映到现实的统治中就是严格的赏罚分明制度。而道德感越高的人,感性因素越强,往往会因为碍于情面、人言可畏等社会约定习俗因素,下不去这狠心去执行规章制度(统治律法),就会适当地“放松”,但这种行为往往与组织发展利益相违背,会产生一而再、再而三的行为对律法形成冲击,从而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进而瓦解统治者的威信,影响其他政策的在层层级别下的推进效果,王朝的覆灭只是朝夕问题。所以,为了统治王朝的长治久安,君王的威严是不可侵犯的,必须要按照原则来严格做事,使被统治者对其的严而感到敬畏。
2.对外的“扬”:
由于古代通信媒介单一,大多数信息都是依靠书信往来、口口相传等速度较慢的传播方式;人均受教育程度低,辩证思考能力有限,从众思想严重,很容易被“洗脑”。所以,统治者很容易采用官方标准化媒体的传播形式,对外大力宣扬儒家文化思想,培育群臣百姓安定守法、谦逊礼让等道德感高的操守,稳固统治王朝的安定。同时,塑造统治者一个礼贤下士、关怀百姓的良好个人形象,树立良好的口碑,广泛吸纳人才。
以上这种现象也适用于现在的管理者,且管理的层级越高,这种现象越为普遍。对于内部员工严格管理,对待外部客户往往呈现出良好的服务态度,恩威并施,才是最有效率的管理模式。
所以,有的人好奇,为什么一个原本和蔼可亲、乐于助人的同事当上领导后,发生了角色转换,就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
其实,这并不奇怪。
因为,道德感从来与统治阶层是相矛盾的个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