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我不是阳光,只是选择推开了窗

2017年10月28日重阳节始,

2017年11月11日双十一止。

历经15天,完成15本书的阅读,并每天每本输出10条阅读感悟,你能做到吗?


你的选择

01 誓言的背后

收到入营通知后,我注意到以下这行文字:


行动营

当时,只是觉得宣誓这项行动与众不同,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但后来,我竟然在自己的15天书单中找到了行动营背后的良苦用心:

因为我们难以抵挡近在咫尺的诱惑。而誓言是在帮助我们建立自制机制。

02 学会如何选书

读书之前,要有书。

书本的知识是拿来用的,若是选的15本书都是小说类,固然可以很快完成读书的任务,但输出的感悟呢?

很多时候为什么会有“书都白读了”的感受?

因为这本书里的知识点都是作者总结的,我们并没有做笔记,没有由书本的知识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

所以,在选书之前,我抱有一个目的:这本书能弥补我哪些不足之处。换句话说,这本书能帮到我吗?

因而,实用类、有方法论总结的书籍最适合15天的阅读计划,我们读到就能立马用到。

比如《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这本书中,有一点恰恰戳中我的痛点:

怎样委婉礼貌地拒绝熟人向自己借钱!

要知道,借钱给熟人真是一个大难题:有的时候,你把钱借给对方,对方说不定会埋怨你借得少,更有可能一借不还;不借吧,又不想因为一点钱伤感情。

而书中给出了实用的办法:千万不要在别人开口借钱时下意识地问出借钱的金额。

因为这时候的你已经让别人意识到“你愿意借钱”,尽管你是想用金额来衡量到底借不借。

因此,用“为什么”代替“借多少”……

在整个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读了、学了、记了、用了,仅仅这一点,这本书就没有白速。

除了“书本实用”这点之外,还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书

不然,光觉得有用了,但读不进去也能让“有用”变“无用”。

《怪诞行为学》就是一本有趣的书,它并没有多少方法论,但让我了解那些司空见惯的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原因。

比如,“诱饵效应”竟然可以帮助我们决定和谁约会,因为我们被“比较”绑架;明明不想买的,却不知觉地填满了购物车,这仅仅是来自一个“免费”。


03 和时间做朋友

一天24小时,刨除吃饭、睡觉和工作的时间,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完一本书,又完成感悟?

刘墉在《跨一步,就成功》里有这样一段话:

成长是学习用时间;
成熟是懂得用时间;
成功是能够掌握时间。

10月28日,既是第一次感悟打卡,也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猫友们面基的日子。

我们不约而同地在吃完晚饭之后空出半个多小时,进行学习、输出和打卡,再开始下一波活动。

玩也玩了,学也学了,何乐而不为?

首先,早起。

原先,我早上起床的时间是七点,但为了让写感悟的时间更充分,我提前了一个小时——六点起床。

这样,我就比平日多了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读书。

而且,早上整段的固定时间能让我更专注,从而效率更高。原先我一个小时只能读120面左右,但每天固定时间读书后,阅读速度提高到接近200面。

也就是说,一本300多页的书3个小时可以读完。

这也涉及到“和时间做朋友”的方法——时间日记本

每天记录时间的开销,有意识地知道时间都花在哪儿呢?哪些地方可以利用,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把每天的时间开销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另外一方面可以避免轻易地原谅自己。

其次,利用“暗时间”,也就是一时多用。

因为考虑到出行和上班的便利性,电子书最合适,如果更喜欢纸质书籍,请随身携带——让它成为提醒自己读书时间的标志。

利用等待的暗时间:上下班等车到站,等车送到家,等饭煮熟……

刚开始是我还会用电梯上下的时间看书,但发现这时间太过于碎片化,频繁转换反而阻碍了阅读的质量。

因此,像上下电梯、步行去车站的过于零碎的时间更适合思考——读过内容的感悟。

最后,给自己设置deadline。

04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读书的重点不是读书,而是10条感悟的输出。

猫叔曾说:

在行动力稀缺的年代,自己总结出来的东西,是非常珍贵的。

这次行动营的活动中,很遗憾没有获得最佳,仅仅只一次最佳提名。

虽然,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在不完美之余,让我有了新的反省:

是语言表达不够简洁,普通话不够标准,还是只站在了“阅读者”而没以“分享者”的角度输出?

这些,都是我提升的空间。

而且,读——总结——语音输出,这一整套习惯我会继续保持下去,我要让自己在这15天的收获无限放大!


我的选择在这里,你的选择在哪里?

与其说,剽悍行动营是照亮拖延、懒惰、很丧的阳光,不如说它帮我们推开了窗,而我们选择离阳光更近一点,让我们自己发光发热!

爱因斯坦说:

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情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

读书就是这样一件最合理不过的事儿啦,你开始行动了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