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宏涛
一天傍晚,我接到了表妹的电话:“哥,我要崩溃了,小莹实在太任性了,一点都不听话。威逼利诱的手段我都用了,统统没用,我管不了她了,怎么办啊?你有空快来救救我吧!”
我和表妹在一个县城住,离得很近。表妹夫在外地工作,我又是家庭教育指导师,所以表妹遇到这类事情,常找我。听到表妹夸张地诉苦,我很纳闷,小莹是个挺乖巧的孩子啊,怎么会这样呢?
我赶到了表妹家。表妹和10岁的小莹正在争吵呢。表妹气得发狂,小莹则满脸泪痕。我先安抚了一下小莹,然后把表妹拉到另一个房间,低声询问怎么回事。
表妹心烦意乱地说:“唉,提起来我就火大。我上午带她去买衣服,结果她的手链不知道丢到哪里了,现在非要重回去找。哪里还找得到?我也没时间跟她去找啊,再说那个旧手链买的时候才两块钱,值得去找吗?我说再给她买个新的,买两个都行,可她都不肯要,非要那个旧的,你说气人不气人?”
我劝表妹消消气,又把小莹带到她的房间,帮她擦下泪,问她:“你手链丢了,很伤心是不是?”小莹点点头。
我再问:“你很喜欢那个手链吧?”小莹激动地说:“那是去年我生日的时候,妈妈给我买的。妈妈平时都很忙,可那一天却心情很好,耐心陪我了一整天,最后我让妈妈给我买了那个手链。看到它,我就觉得很温暖,可现在丢了……”说到这里,小莹又难过地哭了起来。
原来是这样,我问小莹:“妈妈再给你买一个同样的,你也不想要了?”小莹摇摇头:“那意义就不一样了。”
我说:“生日礼物丢了,所以你心里很伤心,那你就在哭一会儿吧,然后舅舅再陪你去找。”
小莹低着头,流着泪。过了一会儿,她抬头说:“舅舅,不用找了,我想也找不到了。我现在没那么难过了。”
我劝小莹写篇日记,把今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等于给丢失的手链做一个纪念。小莹立刻开始写了。我便出门和表妹说起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表妹听了,眼睛也红了,然后自责说,自己整天瞎忙,是好久没好好陪小莹玩了。每天说起来是和小莹在一起时间很长,可她的心思往往都在工作上,小莹和她说什么,她也总心不在焉的。难怪小莹会那么在意那条手链。
我补充说:小莹之所以任性,是因为你认为她不应该为了一件才两块钱的东西着急和伤心,她的感受在不断被你否定,所以她愤怒,她要维护自己的感受。其实即便是成人,如果不断被否定,也一样会产生愤怒。当然,你是出于好意,是想让她摆脱这种不良情绪,但因为先否定了小莹的感受,所以无论你目的多好,孩子都只会更难过。
小莹写完日记出来,心情已经好多了。表妹就提议我们一起去逛街,小莹很高兴地答应了。走在路上,小莹说自己饿了,想吃烤红薯。
表妹说:“刚吃过饭没多久,别吃了吧?”
小莹说:“不,我就想吃。”
表妹又说:“可现在根本就没卖的。要不给你买个汉堡吧?”
小莹说:“不,我就要烤红薯。”
表妹忍不住又要发火,我急忙让表妹回避一下,又对小莹说:“你觉得烤红薯比汉堡好吃,对不对?”
小莹点头说:“是啊。烤红薯吃起来更香、更热,还很甜。”
我笑着说:“我被你说得都想吃烤红薯了。要是我是魔法师就好了,现在就变出两块烤红薯,我们一人一块,而且是很大的一块。”
小莹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然后有些遗憾地说:“那好吧,吃汉堡也可以,其实我知道现在没有卖烤红薯的,我就是想看看妈妈会怎么对待我。唉!妈妈要是能一直像去年我生日那天那样对我就好了。”
“妈妈那天怎样对你了?”我好奇地问。
“妈妈那天就跟你对我一样好,很愿意听我说心里话,不会老反对我……”小莹深情地回忆着,眼神变得很有光彩。
我心里不禁感慨万分:其实,小莹是个懂事的孩子啊,她看似任性的行为背后,都是有着很重要的原因的。孩子的行为与他们内心的感受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很多父母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做出一些荒唐或任性的行为,那是因为他们只注意了孩子表面的行为,而没有耐心来询问孩子内心的感受。
如果能够了解并重视孩子的感受,那么就会明白孩子任性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任性?为什么会执意要已经失去或不可能得到的东西呢?是因为她们的感受没有被接纳。她们要的往往不是东西本身,而是被父母接纳自己感受的感觉。如果孩子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情就会得到释放,他们也能够比较容易接受现实,接受父母的替代方案,中止自己的任性行为。
因此,当孩子执意要做什么时,不要责怪孩子任性,而是要反省:“我尊重、接纳孩子的感受了吗?”如果能做到,很多看似麻烦的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