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倾听自己的灵魂
从童年起,我便独自一人
照顾着
历代的星辰
孤独:就自己,没别人。是身体上的孤单;而寂寞是心里上的孤单。
一:孤独一种需要,对孤独的追求是由内在驱动力决定的。
人生有两股背道而驰的内在驱动力,一种是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另外一股是对孤独的追求,因为有很多人生目标与兴趣,唯有在孤独中才能实现。亲密关系只是人生围绕着转动的轴心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轴心。
荣格辩证地分析了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思想观点,提出了人的外向和内敛性格。从弗洛伊德和他的两个得意弟子从如胶似漆到反目决裂,得到的启示:在学术观点上有纷争和对人的态度上分开是有多么难,能做到的不是伟人就是傻瓜,在此,我深服苏东坡与王安石;看问题要从不同角度辩证地看,我超喜欢的一句鸡汤是:拖利得定理,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二:独处是一个成熟的标志,是一种能力
独处的能力其实就是享受孤独的能力,要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就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因为有了安全感,才能放松地独处,在放松的独处状态下,我们的大脑才能完成很多重要的工作。
当大脑处于安静的放松状态时,它会自己进行整理,把新旧经验进行比较、归档,该联系起来的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说不定你会一下子想通以前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或者灵感一闪有所发现。所以,要让大脑发挥最大作用,激发自己的潜能,独处的能力至关重要。
三:孤独妙用
孤独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
创造力的源头是想象力,而孤独就是让想象力疯狂生长的沃土。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是童年。有很多创作天才都拥有孤独的童年,这个时期茁壮成长的想象力成就了日后杰出的作品。对很多创作者来说,亲密关系反而是一种阻碍,会让他们失去想象的原动力。
创新更需要一种厚积薄发之后的顿悟,顿悟从来就不是偶然的,它是一个想法经过了长期的孤独“孵化”后才成型的。
孤独疗愈心灵创伤。一个人在丧失亲人之后,如果旁人不断去陪伴、安慰,让这个人哀痛的过程被延缓、破坏,伤心事就会成为治疗师所说的“未完成事件”,导致这个人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现心理失常症状。相反,如果让丧亲者一个人静静地舔伤口,在一段时间内尽情地悲伤,他最终会彻底走出阴影。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因为哀悼是一个需要时间来完成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在孤独中进行。其他不那么重的心理创伤的复原过程其实也一样。
孤独能让我们回归自我,变得更完整。柏拉图说,人类就是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完整的不完整生物。所以,追求完整是每个人一生的命题。而所有的整合过程,都是在内部发生,在孤独中进行的。例如荣格的“自性化”概念,自性化是一个人实现自我、让人格变得更完整的心理过程。按照荣格的描述,“自性化”完成后,你会体验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平和感,一种与生命达成和解的安宁感,一种成为整体一部分的归宿感。
所以:我孤独,我心安,我孤独,我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