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和百岁老人聊过天吗?当一个百岁老人站在生命的尽头,你知道他是如何看待死亡、爱、苦难、自我等人生迷雾的吗?
如果你想明白生命的真谛,获得前进的力量,那建议你好好读读《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这本书,来和智者日野原重明先生来一场灵魂对话。
尼采有言: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便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可生活中多数人虽然忍受着生活的重压,却在匆匆忙忙的脚步、浮华虚荣的现实中迷失了方向,从未思考过活着的意义,更不知自己究竟为何而活。
诗人鲁米说:“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匍匐前进,行如蝼蚁?”人生是一趟有去无回的旅程,为何不把仅有一次的人生给活好?
当站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日野原重明先生对于生命的思考是深刻与真挚的。
曾经作为日本皇室家庭医师的他,见过无数人与这个世界的道别,也一次次亲历身边的亲人与朋友在晚年离他而去。在他看来,逝去的人们都在用另一种方式陪伴着我们。
站在生命的尽头,回望自己的一生,日野原重明先生更加真切地明白什么是活着的意义、怎样才能活好这短暂的一生。他发自肺腑的每一句话,都是用生命酿造的原浆,我们乖乖听着就好了。
一、关于死亡:预知死亡,才能感悟活着的意义。
1.“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死”
我们的人生,从出生到死亡,一样的起点和终点,然而这个过程却是大相径庭,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经历,这个才是生命的本质。
“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很多人可能并不明白,这句话既会让我们陷入虚无,也更会给我们无尽的勇气和力量。只有站在死亡尽头的角度来回望,我们才能好好感悟人生,让自己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2.生与死的关系
没有“生”,何来“死”。明白了生与死的不可分割,也才能真正理解生与死的本质。这一切都是大自然教给我们的最朴素的道理,也是天地万物的规律罢了。
这一刻我才真正明白《遥远的救世主》中,当林雨峰用枪指着丁元英头的时候,丁元英是那样的淡然自若。因为当一个人领悟了生与死,“当生则生,当死则死,如是而已”,便会像《心经》中所言“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3.日本人的死亡观念
明白了生命,便理解了死亡,似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像日本人一样认为死亡也是一种艺术,甚至认为死亡是一种极致的美。
《菊与刀》中也曾经剖析过,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死亡意味着纯洁、干净和超脱。正如日野原重明先生所说: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生命另一种形式的开始。
二、关于爱:所谓爱,就是接受最真实的他/她。如果不顾及对方,只考虑自己,那么即使有人爱着你,你也根本不会感受到。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若说爱是复杂的,写尽三千年的笔墨也写不完;若说爱是简单的,寥寥数语也能阐述爱的真谛。
《小王子》中有段扣人心弦的话:真正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到的,必须要用心才能感受到。我想,“爱”就是这么一件神奇的东西。
爱不是获取,而是奉献。爱不是把一件东西牢牢攥在手里,而是去精心培育一朵花,让它自然地长大。
爱是懂得,爱是慈悲。因为懂得生而为人的不易,所以珍惜短暂的宝贵生命。因为晓得人世的艰难,所以理解你生活的苦衷。爱是快乐着你的快乐,爱是痛苦着你的痛苦。
爱更是日野原重明在经历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截机事件后,和爱妻重逢时二人达成的共识:今后不仅仅为自己而活,要用余生回报他人。
净空法师曾讲过佛教所倡导的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当你不断把自己所拥有的布施出去,健康长寿快乐的“果”便在暗中一个个深埋。这与日野原重明先生所感悟的不谋而合,或许奉献才是爱的真谛。
三、关于苦难:生活中所有的苦难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成长,在我们度过艰难时刻之后,一定会获得生命丰厚的回报。
1.人生苦难重重
经典心理学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开篇第一句便是“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当我们真正明白了苦难的真谛,才能从中解脱出来。
自从人类诞生的那天开始,我们便与苦难相伴。也是苦难给了人类更好的进化方向,它是刻进血液里的一种基因。如何对待苦难却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其实苦难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卢梭曾说:苦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对于强者是生长壮大的泥土。历史中凡是做出一些成绩的人们,无一例外都是经历了巨大的磨难。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临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无非问题大小不同而已。人也是在不断成长与变化的,这一路唯有苦难能教给我们最多。
2.战胜苦难的心法
日野原重明先生说:永怀希望,耐心期待,困难终将被战胜。把愿望分成几块,实现愿望,先从最小的那块开始吧。
道理很简单,然而为什么会那么多人在面对一点点挫折的时候就止步不前、自暴自弃了呢?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思考模型。
《终生成长》一书的作者德韦克教授在书中谈到,人们的思维模型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型”思维模型,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型。
当面临一个难题的时候,“固定型”思维模型的人会想“我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天生的、固定的,我也没办法”,因此就此止步不前,不愿去思考、去努力、去解决问题,便因此导致了长期的恶性循环。
而抱有“成长型”思维模型的人会想“遇到难题是正常的,只要我想办法,总能解决的,无非是时间和方法的问题而已”。因此他们会想尽各种可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一次次的突破中变得越来越自信。
所以你看,在面临同样的难题时,真正的问题不在于难题本身,而在于我们的内心,唯有让自己转变观念和认知,才能在一次次苦难中学到更多、变得更加强大,这也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关键。
四、关于自我:保持年轻的心态,与过去的自己说再见,不设限地去尝试,每天才能发现新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生阶段都有属于自己的课题与使命,也在不断地重生与进化。
年少时,我们的课题是好好学习;成年后,我们的课题是成家立业;结婚后,我们的课题的经营家庭。而我们从出生到死亡也有一项永恒的课题,那便是发现自我、创造价值、升华生命。
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书中写过这样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诚然,我们其实只是活在我们自己唯一的世界里。无论外界对待我们的态度是善或恶,最终还是我们的内心在这个世界的映射。
年轻不在于年龄,而在于生命状态。有些人28岁却已老气横秋,过着82岁的暮色夕阳;而有些人82岁却依旧神采飞扬,活着28岁的生命状态。原因便在于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对生命的态度。
时刻保持一种“Keep on going”的状态,既是日野原重明先生最喜欢的,也是他永葆青春的秘诀。在生命前最后一段时光他还不断告别旧的自己,不断打破原有的自我,不断尝试新的生命体验。才能一次次实现新的生命觉醒,一辈子活得通透与灵动,永葆一颗赤子之心,永远年轻与洒脱。
结语:
日野原重明先生在逝去前仍旧是清澈的、通透的。在临终告白时,他除了感谢,还是感谢。感谢与疾病一直抗争的身体,让自己有深刻的感悟;感谢生命中的苦难与喜悦,让自己每一次重生;感谢生命让他活了那么久,让自己经历非同寻常;“得到这么多,太感谢了”。
在人生的终结,他说道:
我所留下的是“Keep on going”,
这句“话语”,
想和年轻人一起、大家一起喊起来,
大家同心同行,
满怀感谢的心情Keep on going。
勇往直前,
永不回头。
带着喜悦和感谢勇往直前,
永不放弃。
在生命的最后,日野原重明老先生的话是那样的简单而又厚重。他用自己105年零10个月的漫长人生经历和感悟,告诫我们:永怀一颗感恩之心,永葆一副青春之态,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作者介绍:笔名逍遥鱼;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一个灵魂炙热的追梦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