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压了北方革命,留得清廷在,袁世凯向南向北继续两面用功。
南北和谈转入幕后,汪精卫活跃起来:“中国非共和不可,共和非袁公促成不可,且非袁公担任总统不可。”一些革命党人随声附和。
帝国主义列强拒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并且制造外国干涉的空气。
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孙中山希望进行军事动员。
一日,胡汉民面见孙中山,说:“克强来信,信上说,南方革命军实力空虚,和议若不成,自度不能下动员令,唯有割腹以谢天下。”
孙中山端坐不动,只有眉尖轻微一蹙,如寒风中的雕像。他顿感失望,失望如风卷雪花:黄克强性质直,果于行事,然不免见识短浅,易受他人蒙蔽。盲目谈和,饮鸩止渴。他直视远方,说:“包括革命党人在内,大家都在想当官、当皇帝,一时间大家都当不了,才有了一个实行共和的机会,其实,真正懂得民主、拥护共和的人很少。共和啊共和,奈若何?”
“共和、三民主义,革命道路漫漫其修远,革命党人还须上下而求索。”
“你和汪君兆铭,确是人才,确有大功于革命,但是,你们二人均长于调和现状,不长于彻底解决。我清楚地记得,你加入同盟会那一夜,我们争辩到深夜3时。你对于同盟会的主张,尤其是‘平均地权’,极表怀疑。汪兆铭发表了许多文章,只有反清的民族思想,再没有任何其他内容。必须明白,只有真正地、完全地实现了三民主义,才能拯斯民于水火。如果半途而废,将来的民国名存实亡,先烈们不会瞑目,后死者也无颜与他们相见于地下!”
“我们流的血太多了,都希望不再流血。”
“怕流血,就要与袁世凯议和,就要迁就于他,是吧?袁世凯是什么人?我们都清楚!我做临时大总统,实为暂时承乏,成功不必在我!我们革命的目的是实现共和,实现三民主义,我一定要革命到底,要与一切敌人斗争到底!”
胡汉民无以应。
孙中山沉吟:“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胡汉民默然退出。
冷眼相看胡汉民渐行渐远的背影,孙中山脑海里寒水微澜:书生!书生禀性——口是心非,沽名钓誉,笑鼠目寸光,五十步笑百步耳,骂男盗女娼,有贼心没贼胆;只求做个高等奴才,不知革命到底,纵然一时豪气冲天,壮举惊人,并非出自禀性,只是一时冲动,于实际无益。书生禀性,血也难洗!若个书生成英雄?英雄本色——慈悲为怀,高瞻远瞩;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人不知而不愠;刚如壁立千仞,大如海纳百川,气吞万里如虎;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英雄能改江山,书生禀性难易。书生要成英雄,只有登上书山之巅。
1月12日,孙中山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即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南北和谈达成协议:袁世凯逼清帝和平退位,宣誓效忠共和,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