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有时要开诚布公,有时则要抑制倾吐想法和感觉的欲望。那么,怎样做才不致违背忠于事实的自律精神呢?我们应该采取如下原则:首先,永远不要说假话,避免黑色谎言;其次,要牢牢记住,除非是迫不得已,或者出于重大道德因素的考虑,否则,不说出全部真相就等于说谎;第三,不可因个人自私自利的欲望,例如满足权力欲、刻意讨上司的欢心、逃避修订心灵地图的挑战等等,而将部分真相隐瞒下来;第四,只有在对对方确有好处的情况下,才能有选择地隐瞒部分真相;第五,尽可能忠实地评估对方的需要。这是一件极为复杂的工作, 只有以真爱为出发点,才能做出恰当的评判和选择;第六,评估的要领在于,对方能否借助我们提供的事实获得心灵的成长。最后一点需要铭记在心的是,我们通常会低估而不是高估别人运用事实使心灵获得成长的能力。
上述原则的履行十分艰难,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这个过程是达到自律所必须经历的。很多人惧怕其中的痛苦,宁可选择有限的诚实和开放,这等同于生活在封闭状态中,不敢把自己以及自己的地图呈现给世人。自我封闭尽管表面上容易,却会让我们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努力,不断修订人生地图,才能使我们的心灵获得成长。 这样的人因为从未说过假话,所以他们可以充满自信地告诉世人,自己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是启迪和澄清,而不是困扰,并以此为荣。最终他们会获得完全的自由,不必苦于每日的东躲西藏。 与过于封闭的人相比,开放的人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更美好活,不必面临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有限的诚实和开放,就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会给他人带来困扰,还会面临自己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带着一份爱和真正利他的思维去考虑对方的需求和想法,再按照七个原则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才能让人拥有一个健康的心里状态,生活的更加轻松美好。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我自己是一个比较诚实的人,曾经也因为过于诚实而伤害了别人。记得有一次,我们搞夏令营,父母们在与孩子告别之后都特别想念孩子,可是孩子们在营里面表现的特别独立,基本都没有怎么想父母。晚上我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就直接表达了孩子们的话:“我可不想我妈,巴不得天天不回家就住在这了。”那个妈妈听了之后感到非常失落。现在回想起来,我好像说的太直接了,没有换位思考去想一想对方是什么感受。如果我能够委婉一点儿地表达事实,家长的心情可能就会大不一样。这都是因为我自己没有带着全然的爱从一个利他的角度出发,以后与人相处,我要带着爱和利他精神,想对方的感受和想法,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事实的呈现。
A2:我的应用(目标和行动)
目标:成为一个忠于事实的自律人
行动:把七个原则梳理成7个问题,并用于自己事后反思的时候回顾过程。
1.我说的话是真话还是假话?
2.我是否说出了全部真相?
3.我是否因个人自私自利的欲望,而将部分真相隐瞒下来?
4.我有选择地隐瞒部分真相对别人有好处吗?
5.对方的需要是什么?
6.对方能否借助我提供的事实获得心灵的成长?
7.我是否低估了别人运用事实使心灵获得成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