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无限风光
为积极投身和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7月13日上午,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知行蒙阴”实践服务队赴蒙阴县岱崮镇柳树头村进行实地调研并对原村支书公丕艾进行了采访,在与公老的交谈中,队员们接受了教育、增长了才干,感受了柳树头村四十年来的风雨变迁。
柳树头村村委会中,墙上挂满大大小小的奖牌和锦旗,在无声地诉说着柳树头村的辉煌。队员们刚一进入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目光。柳树头村连续多年被岱崮镇政府评为先进村和文明村,而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这与当地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
公书记于1973年任柳树头村支书,他是柳树头村四十年风雨历程的见证者。在他任职期间,修建了村里的水利工程,共打4眼机井,2个大口井,水利工程的修建,有效的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同时带领村民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并贯彻实施了“三提五统”政策,“三提”是由村一级向农民收取“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而五统则是指乡一级收取的“五项统筹”,包括教育附加费、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民政优抚费、民办交通费。柳树头村一年需要向岱崮镇缴纳15万,负担很重,在全村人民的努力下,公丕艾书记自豪的说,在他任职期间,村里并没有亏欠外债。在公书记的带领之下,柳树头村对于当时的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采访过程中,队员们和公书记进行了深度交流,现场气氛活跃。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 这就是柳树头村最真实的写照。村子中房屋错落有致、水泥路干净笔直。柳树头村在过去的四十年积极推行“村村通,户户通”的政策,在村中建设水泥路,一改之前尘土飞扬,交通不便的情况。同时,公书记带领全体人民大力发展蜜桃产业和长毛兔产业等支柱产业,努力实现脱贫致富,优美的沂水风光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相得益彰,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小小的柳树头村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遗产。采访结束后,公书记带领队员们参观了古树和三义庙遗址。柳树头村中的古槐树树龄达500年,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队员们抬头仰望这百年古树,树干虬曲苍劲,沧桑的年轮雕琢着岁月的痕迹,古树经历了五百个春夏秋冬的轮回,见证了村子五百年的风风雨雨。柳树头村三义庙是在乾隆年间拨款,为缅怀刘备、关羽、张飞三结义而建。庙中曾供奉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此外还有大量的石碑。由于年代久远,始终未得到妥善保护,三义庙已经被破坏,现如今仅留存下几块石碑,石碑上的字迹隐约可现,公书记向我们介绍了这些碑文,讲述了刘关张忠义仁勇的民间故事,队员们认真倾听碑文背后的故事,感受古人的道义信念,收获颇多。
柳树头村人民不仅是柳树头村四十年发展历程的见证者,还是柳树头村改革振兴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柳树头村贯彻党和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为乡村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实践队员们通过本次调研和采访活动,对于基层村落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于贯彻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撰稿人:耿宇、王怀祥)
(审稿人:郭慧颖)